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文史研究 >

中国小说发展中的常州人

时间:2011-08-05 10:1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小说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闪闪发光的丰富而珍贵的遗产。跟诗歌、散文、戏曲相比,它拥有的读者最多,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最大。

        在中国小说的发展中,常州人是做出了贡献的。他们有的是小说创作家,以优秀的作品丰富了小说的宝库;他们有的是小说理论家、评论家、批评家,以卓越的见解,丰富了小说理论,推动了小说艺术的发展;他们有的被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描写,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形象。
        小说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闪闪发光的丰富而珍贵的遗产。跟诗歌、散文、戏曲相比,它拥有的读者最多,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最大。梁启超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他对于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然而,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儒家学者尊奉的是诗歌。他们把诗歌抬到最崇高的地位,称我国为诗的国家,而瞧不起小说。
        汉代以前,小说被看作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艺”,是“小道”,没有经世之用的社会功能。故热衷于建功立业的儒家学者,都不愿意创作小说。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列于九流十家之末。他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这里,班固说了两个概念:一是所谓“小说家”,是指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民间故事、传说的小官;二是所谓“小说”,是指搜集整理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而非正史、经典或“主流学说”的著作。同时,还指明了先秦、汉代以前的所谓“小说创作就是搜集整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故事。班固关于小说的概念为《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承袭,一直沿用到明代、清代。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等都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这个时期,文学史家称之为小说形成的萌芽期、雏型期,这时期的小说被称为前小说。
        到了南北朝,儒家学说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儒、释、道三教鼎立,在相互竞争中都得到了发展。士人的思想信仰呈多元状态,自我意识得以表现,许多在政治上或文化领域中有名望的人也写起小说来。小说在文坛上有了自己的地位。
        但是,这个时期的作者还不是“有意为小说”。其作品还只是“粗陈梗概”(鲁迅语),初具规模,只是大体符合小说的基本条件。鲁迅称之为“古小说”。文学史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小说创作的童年期,小说作品还不成熟。
        这个时期,齐梁萧氏出了一批文学家。其中萧贲、萧绮、萧绎还是小说家,在小说创作和评论上作出了他们的贡献。萧贲(?一552),字奂,是萧子良的孙子。他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他本是湘东王萧绎的法曹参军。大宝三年(552),湘东王发檄文讨伐候景,他评论萧绎的檄文“如体目朝廷,非关序贼”,湘东王大怒,将其收监,饥饿而死,死后还惨遭戮尸。他撰有《西京杂记》60卷,《辨林》20卷。萧绮,生卒年不详。他将前秦王嘉所著而当时已散佚的《拾遗记》整理成10卷。而明代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胡应麟则认为《拾遗记》就是萧绮所作而托名王嘉。他说:“盖即绮撰而托之王嘉”(《笔丛》三十二》。萧绮对《拾遗记》还加以“论赞”,即进行补证、发挥和评价。这可以说是后世“评点”的滥觞了。他写的《拾遗记序》论述了《拾遗记》三个特点:一是“爱广”、“博采”;二是“向奇”举怪;三是“记事存朴”,文笔简古。并提出了他自己的主张:一是“纪其完美”;二是考验真怪;三是“文存靡丽”。萧绮的这些主张反映了当时文学领域内的进步要求。萧绎(508—554),即梁元帝,他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一生著述颇丰。他是写诗的能手,也是写抒情小赋的行家。《洞冥记》是他的志怪小说集,全书四卷60则,都是写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之事的。
        唐代,出现了我国小说的第一个高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高峰,就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看,它是文言小说经过长期演变发展的结果。
        唐人写小说已经是“有意为小说”(鲁迅语),已经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和创造,这在小说史上是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小说文体已经形成,小说创作已经成熟。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