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声谈创作,是在给我的信里谈,不是在大庭广众前的讲台上谈,属于私房话。我把它们公之于众,以利于作家研究、文学研究。 这些宝贵资料,我怕以后会散失,太可惜了。所以,我必须抢时间,除了隐去涉及个人恩怨的内容,余皆依从原貌。既为高谈,我便尽量少插话、不插话,相信读者看得懂、听得懂。 先录1993年8月10日收到的信。 冯士彦先生: 信收到,我刚从太原、石家庄回宁。 我手头事情杂而多,自己年纪大了点,动作又慢了,总是应付不过来,所以已经过去的事情,往往就丢开不管了。作品与争鸣那种评论文章,甚至有“不是我们的高晓声”(原意)的话,明明白白是政治陷害。我也懒得管,我本来不是他们的人,我也没有他们那么下流。他们发了文章连稿费都不付,完全是一班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 看你信上说,天津又出了“争鸣作品”。不知是哪一个出版社出的,我根本不知道。你能去查一查吗? 20号之前我不会出门,如高兴,可来宁一游,这儿可住,吃则要自己动手,最好能带个烧饭的来。一笑。 祝健 高晓声 8.7. 这是讲高晓声的文学创作成果,被某刊、某出版社侵占,受到恶评,而作家自己蒙在鼓里,无以自辩。文学评论,变相成“政治陷害”。作家从事文学创作,还必须进行经济、政治的维权,以免受伤害。 再录1993年8月27日收到的信。 冯士彦老师: 你上次来的信,写清了那本书的出版社和责任编辑,还有书名。我当时就对自己说:“放好了,待用。”前天和昨天,四处找,没找到。我记得是“放好了”,因此一旦忘记放在哪儿,就再也找不出。说不定将来它会自己跑出来,只不知是哪一天。我等不及,只有一个办法,再请你告诉我一次。行吗?实在对不起。 专此祝好! 高晓声 8.24. 健忘而多么可爱的老年高晓声!他自我描绘,声情并茂。 下面一封,是1994年1月2日收到的信,高晓声当写在1993年。 士彦兄: 信收到了,看后感触颇多,我为此写了篇短文(不提名道姓),将来发表后寄你。 西安那位先生的大作,我听了许多意见,但是并没有拜读。对我来说,用性爱描写的方法去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都不可取,我决不走这条路,但我从来遵守一条规矩:不批评作家。因为帝皇(王)将相,圣人贤士,工农兵商,都竞相批评作家,所以作家还是不批评自己为妙。 ……冬天我不出门,放了寒假,方便可来宁叙叙,专此祝平安 高晓声 12.25. 他忽然称呼我“士彦兄”,我很惶恐,随即向他抗议,并校正。信尾的“……”是他动问我家庭经济状况,与创作无关,不录。 高晓声在这里,宣布了两条原则。一是创作不靠“性爱描写”表现作品主题,或者取悦读者;二是不随意批评作家。他的创作实践,贯彻得如何?请读者检验。须说明,他的“不批评作家”,是指在报刊上或公众场合,不包含知友间私下坦诚的评议。 下面录一封1995年11月13日收到的信。 冯士彦老师: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