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号”顺利试演后他本想在造船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由于外资的入侵,奚九如的造船梦像初生婴儿一样被扼杀在摇篮里。1920年以后,他开始重新审视思考厚生厂的发展方向,于是弃造船而重振引擎制造,成为他新的选择。他披肝沥胆,艰难创业,不断下功夫试制多种型号的柴油机。 1924年推出的“救星”牌商标,其意在配套戽水设备用于农村的抗旱排涝。他出身农家,深谙农民疾苦,又当过农会会长,早年他曾有过兴办水利、治理藻江河、构筑水渠网的宏伟蓝图,“救星”商标即为农业之救星。“救星”商标一旦注册,加上配套戽水设备品质精良,一度名声大振!恰好时逢1925年江南大旱,河水干涸,禾田龟裂,农民盼雨如盼甘霖。武进四乡八村的农民纷至沓来,租用厚生的引擎戽水,才使禾苗饮露,旱不成灾。奚氏此举深得政府褒奖,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和江苏省政府曾“令准厚生厂救星牌商标的农用戽水机免税十年”。这既是奖掖,又扶持了当时弱小的农机行业。 奚九如善于巧思,因救星牌的“救”与他的字号“九如”的“九”在常武地区的北乡方言中同音,奚九如便在产品铭牌上刻铸了九颗星星。这一铭牌有了双重涵义,成了形象代言的商标,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国初年。 声名鹊起西博会 1929年初夏,由宋庆龄倡导,浙江省政府筹备,利用西湖的明媚山水、游人纷翩之机,在这里举行规模宏大的西湖博览会。 西湖博览会办在民国初期工业机器兴起之时,籍以激进工商,取优补缺,改善设计,振兴国货。 1929年6月6日,博览会开幕。全国采集产品达10万件,工业馆位于葛岭之下,依山面湖,菩提精舍、抱青别墅和王庄为展馆主址。入夜时分,电炬围簇,灯光闪烁,耀人眼目。 厚生厂有7件展品分列发动机类和抽水机类,尤为注目的是27马力单缸柴油机和8马力卧式柴油机。与厚生同馆展出的是著名的上海华生电器厂展品,为工业馆精品所在。夜幕降临,厚生引擎与华生发电机配套发电,大做广告,西弄屋顶电灯牌楼一排排白炽灯相继闪出“厚生”、“华生”字样,吸引大批游客。83年前霓虹灯和日光灯尚未问世,白炽灯广告牌楼的出现,招徕无数游人注目观看,留连忘返。这让厚生厂的声名顿然鹊起,大放异彩。 厚生展出的车水机器(即引擎拖带水泵)的表演同样十分精彩。8月15日《西湖博览会日刊》专题介绍:“常见白练悬空,久为参观人驻足赞美。” 对厚生引擎质量,1931年出版的《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内燃机研究报告》称:厚生产品开驶时震动甚小,速度一律,品质精良。 为奖励实业振兴国货,西博会“出品审查委员会”根据展品品质、原料、制作、价格、销路等列项严格评分,优胜劣汰,厚生引擎终于在工业馆陈列的51家6774件展品中夺魁,荣获金银质地的优等奖章和优等产品证书。 国难当头难逃厄运 西湖博览会后,奚九如心潮逐浪,又筹划起新的投资。1930年,常州地区的纺织工业开始兴起并渐具规模,吸引了奚九如的眼球。他开始从容不迫地投资纺织机械。资料显示,该年厚生生产的丰田式织布机月产就达300多台,占全市产量半数以上。刘国钧的大成纺织染公司创立后,国产纱、布销量剧增,几年间获利丰厚,生产规模一再扩展。奚九如踏准节拍,步步跟进。那时内迁武汉的大成四厂,曾一次订购厚生的纺机200台。大明纱厂及其他纺、织、染公司在设备维修、机器增添时,都把购置的目光投向厚生。这时的厚生产销两旺。 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奚九如达到创业以来的巅峰,厚生厂走向鼎盛时期。这里有一组数据:抗战前夕常州地区有纺织染厂40多家,开动布机6300多台,属厚生生产的织布机、筒子车、纡子车、经纱机、贡布机等纺织机械就达到一半以上,真是半壁江山属厚生了。 日冦入侵,国难当头。奚九如和厚生厂也难逃破产的厄运。1937年11月,日寇占领常州,大肆烧杀枪掠,厚生厂被烧房屋六七十间,损失生铁1000余吨,被盗轴承6000余套,库内原物料被窃一空……新桥史墅故里陷落后,奚氏阖家先是避难长沙,后又迁徙上海典屋定居。此时的奚九如痛心疾首,又心有不甘,他悄然回到常州拆迁机床25台、砂箱数十吨,深夜用船偷运到上诲,在白理南路(今长宁路)另开“永生铁工厂”。此时的奚九如,在沪常之间疲于奔波,两头兼顾不及,即委托同业好友吴凤阶和亲侄奚祝尧管理厚生。但因管理不善,经营无章,日渐陷入困境,厚生生产时有停顿,销售冷落萧条,工友薪酬发放无着,回笼资金仅保本自给。加上日本人控制的“铁统会”收购金属,使厚生原料“断炊”。1945年奚九如虽然重回常州主持厂务,然江河日下,终因亏损过甚而无法挽回大局。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