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立说济时艰 奚九如在风雨飘摇的大势中,苦心孤诣,想从衰落的现实中寻求生存的曙光。他开始著书立说,力求以他的文章影响社会。他首先提出如何生产救国。在抗战即将胜利的1944年,奚九如印发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即为《如何生产救国》。他在文章中俨然写道:“小民身受饥寒威胁,心感政治压迫,黠者迫为奸匪,智者日趋腐化,宦途拥挤,贪污益盛,酿成国家不安。惟有普遍增产,大开企业之门,方可澄清吏治。”并呼吁中央政府设立生产部,综合利用物料能源,以图拯救国难。在《中国之路》这本书中,他又详情阐释对各级行政人员必须进行严格考试录用,并设置严格的奖罚制度。 解放前夕的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一捆金圆券甚至已买不动一捆草纸。厚生厂承接的布机定金每台710元,而交货时的每台运费已经涨到900元。1949年初,解放指日可待。奚九如对新生政权缺乏认识,在大军渡江前夜远走孤岛。1953年卒于台湾。(文/邹国平 徐恺卿)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