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倣(仿)(796-875)唐僖宗年间宰相,字思道。祖籍南兰陵,其家世显赫,是南朝梁皇室后裔。萧倣于唐文宗太和元年(827)考中进士,就此步入仕途。《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有传。 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宣宗有志大治,喜欢直言。萧倣任谏议大夫、给事中。他为官强直忠正,为朝廷论得失,曾以给事中职封还诏书。公元858年,宣宗任右金吾大将军(禁军将领)李燧为岭南节度使,已经派出宦官到李燧的官邸宣诏并赐节度使符节。萧倣得知后,认为李燧生性贪婪,不宜担任此职,就利用自己给事中的职权封还宣宗的诏书,以示反对。宣宗正在看戏时收到封还的诏书,出于对萧倣反对意见的尊重,他想派一名宦官去阻止前往李燧官邸宣诏的宦官,但一时找不到人,就派了一个正在演戏的优工(戏子)去追赶,最终拦住前往宣诏的宦官。 唐懿宗咸通(860-874)初年,萧倣被召回长安任门下省左散骑常侍。其职责是讽谏皇帝,并侍皇帝左右为其顾问应对。懿宗荒怠政事,过于热衷佛教,又多次到寺庙,施舍无度。萧倣于862年上疏劝止,懿宗虽然昏聩,也为其所感动,对萧倣予以褒奖,却并没有听从,仍是崇佛如故。咸通四年(863)十二月,萧倣以左散骑常侍负责礼部科举考试殿试,遇到权贵子弟在考试中请托横行的问题,他一时难以解决。礼部科举考试录取榜文一出,就遭到朝官议论、诽谤和弹劾,作为主考官的萧倣因此被贬往蕲州任刺史。 不久萧倣再次崛起,升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以检校工部尚书出任义成军首府滑州(今河南滑县)刺史,又担任四年的义成军节度使、郑滑颖观察处置使。滑州地处黄河旁,黄河泛滥,连年遭受水灾,冲毁滑州西北的防洪大堤。萧倣上奏朝廷,疏通河道,筑堤自固。并用两个月时间,实施一项巨大工程,将此处黄河河道向南移四里,让黄河流向变得较为平稳。因为这项工程,使滑州人赖以安生,以后20多年中未有遭受水患之苦。完工后,萧倣绘制黄河新河道图进皇上,懿宗很高兴,对他的才能和政绩给予嘉赏。随后,给他加官刑部尚书,并把他调回朝廷任兵部尚书、判度支,接着转吏部尚书,负责官吏的铨选。 咸通十四年(873),他再任兵部尚书、判度支。此年七月,唐懿宗驾崩、唐僖宗继位。十月,萧倣以左仆射被僖宗改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实质宰相。乾符元年(874)春,任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的萧倣兼右仆射。十一月,宰相萧倣又兼司空、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封兰陵郡开国侯(兰陵侯)。萧倣任宰相期间,积极提拔起用人才,先后提拔起用了裴垣、刘瞻、崔彦昭、郑畋等人为国出力。 乾符元二年(875)五月,濮州(今河南范县)人王献芝聚众三千,在河南长垣发动起义。朝廷由宦官控制朝政和兵权,王室内部混乱。作为宰相的萧倣,因为清廉耿直,受到宦官和奸臣的妒忌,不久被罢知政事,出为广州刺史、岭南(今广州)节度使。 乾符元三年(876)春正月,萧倣因病请求辞官,成为太子太傅。六月,王献芝攻占河南十五州,其众不下数万。不久黄巢率领数千人马在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起义,响应王献芝,从此天下大乱。萧倣还未来得及从岭南赶回京师,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一岁。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