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1081-1158),字泰安,出生于晋陵张氏望族。 先祖张训本来是合肥人,唐末,天下大乱,与杨行密一道起事,割据淮南、江东一带,为淮南三十六英雄之一,封为太傅,赐田在常州,子孙中多有出类拔萃者,遂成望族。 父亲张彦直,崇宁二年(1103)进士,官至太傅,生七子,多知名。自崇宁癸末至大观己丑,六、七年之间,父子五人先后进士及第,这在常州历史上是少有的盛事。 这四个儿子是张宰,官左奉议郎;张宿(寀),官左中大夫,历秘书少监,吏部侍郎,敷文阁待制;张宇,四为尚书郎,官至左朝请大夫,直秘阁;张守,资政殿大学士,左金紫光禄大夫。为此,常州知府旌表张氏所居的闾巷为椿桂坊。 张宇于大观三年(1109)己丑贾安宅榜进士,首任贞州司理参军,升从政郎,再任信州上饶县丞,楚州淮阴县丞,改宣教郎。 绍兴二年(1132),大盗范汝据建州(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作乱,朝廷派孟庾为宣抚使,张宇参与平乱有功,升左承议郎,再迁吏部郎中。 由于他久任下层官吏,了解州县民间情况。有一次,在与皇帝“对奏”时说,朝廷减轻农民赋税本来是件好事,但总是不能落到实处,好处都进了贪吏的腰包,这些官吏顶风作案,目无皇法,强迫百姓加倍交粮,这明明是逼着老百姓起来造反。对于这些贪暴污吏,应由监司郡守加强督查,从严处罚。 绍兴十四年(1144),张宇改任湖州知府,他治道清静,奉法循理,不事声哗,对上司权贵,从来不迎来送往,请客吃饭。又对家人说,官做到二千石,也算是到顶了。于是上书请退,主管台州崇道观。他在观西筑一舍,写上“宜休”两个大字。又三次上书告老,第四次转左朝请大夫准予退休。 张宇待人接物俨然如一个大度长者,无论贵贱少长,甚至奴仆下人,从不疾言遽色。与他相交往的人,他自己心中泾渭分明,绝不议论他人长短。他说,我从来不与人相争,遇到是非之地,就主动避让。身居朝廷高位,便申请到地方做官,先后更迭二十个职务,没有因为丝毫过差,而受到朝廷的“吏议”。 张宇的文章清丽古雅,不务雕琢,文如其人,奏议之文,务实中肯,多见施行。结集三十卷,传于后人。 张宇生六子一女,一子出继其兄。绍兴二十八年十月(1158)病逝于椿桂坊家中,享寿七十有八,与夫人吕氏合葬于武进县怀德南乡后署(今永红,西林一带)。 说明:《武阳合志》卷十七选举志一,有注称:张宦,左中大夫……原名寀。而孙觌所撰墓志铭中,则为张宿。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