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鹤徵(1538.08.29-1619年),字元(玄)卿,号凝菴,毗陵唐氏第八世,五世唐贵曾孙、七世唐顺之(荆川)单丁子。明代著名东林党人、思想(理学)家、方志学家。 现存青果巷贞和堂为唐鹤徵旧居,鹤徵八十大寿时,其外甥、时任礼部侍郎孙慎行撰文祝寿,并书丹刻石,此碑现存常州博物馆,为市级文保单位。至今唐荆川宅(唐鹤徵旧居,现为省级文保单位)贞和堂内院墙上仍遗存孙慎行撰书《保合堂(以改名贞和堂)记》书条石刻多块。 自隆庆五年辛未科(1571)张元忭榜,与邑人吴中行同成进士后,踏上与其父唐荆川相似的坎坷仕途。从隆庆五年(1571)到万历十八年(1590)共20年,唐鹤徵在北京做官,“嫉恶不顾面唾,言事不避风生”,一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秉性。从万历十九年(1591)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共16年家居,“寄兴园林,卜筑排情,声歌宾客”,“出而远游,归而著述。揭太和,阐生机,即侮我至门弗较也”。这是唐鹤徵研究理学并亲身体验的黄金时期,也是其编撰著作的重要时期。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到万历三十六年(1608),任职南太常寺卿。万历三十六年再归休后,看透世情,选拔奖励后生,终日谈笑参商,一切牢骚击摩之气都没有了。常乐于与人为善,喜看时局清泰;每当风惊尘起,辄抵掌叹息,遇到别人有疾病或贫困则竭力救助,始终不变。 初入仕途,唐鹤徵就像其父唐荆川那样清廉,“初仕,有珠宝贻者,却(拒绝)之”。当时内阁首辅、江陵人张居正听说唐鹤徵有才气,急于罗致门下,鹤徵毕肖其父,不接受权贵拉拢,不久张首辅就以唐鹤徵办事浮躁为由,将他免职。张下台后,内阁诸大臣很器重鹤徵,又重新起用他出任工部郎中、尚宝司丞、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等职。在任太常寺少卿时曾向朝廷申请把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进入孔庙祀,得朝廷批准,自此孔庙中除祭祀孔子等圣贤外,增加明代理学家陈献章(陈白沙)。而其父唐荆川也有一道奏议:《故礼部左侍郎薛瑄(明代理学家)从祀(孔庙)奏议》,可见父子俩对理学都有很深的研究。 由于唐鹤徵尚意气、性耿介,不能迎合当权者的爱好,结果祸从口出,“以言归”,言语得罪了权贵,被放归故里。“丙午春,诸公引重,(唐鹤徵)忽起南太常”,在任南太常寺卿期间,妖人刘天绪将发动政变,唐太常会同兵部尚书(相当中央政府国防部长)孙月峯用计谋歼灭之,终于使京城得以安定。当时还发生一名宦官殴打太常寺属官的严重事件。唐太常气愤至极,上疏朝廷弹劾打人的宦官,虽然皇帝降旨严肃处理宦官,由此唐太常在朝廷遭人猜忌,不久朝廷内有风言风语,唐太常自知不能立足,于是立即请了“病假”回归故里。日与同郡龚道立、顾宪成辈讲学东林书院(《常州府志·唐鹤徵传》),“万历已未,年八十二卒”。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