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南明弘光朝礼部右侍郎行尚书事管绍宁

时间:2015-07-01 09:16来源:未知 作者:常文
管绍宁(1583-1645),字谧如、幼承,号诚斋。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刘若宰榜进士。

      管绍宁(1583-1645),字谧如、幼承,号诚斋。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刘若宰榜进士。

  崇祯五年(1632),管绍宁参与纂修皇帝实录、起居注,召对记注,充经筵日讲官。后历官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南京国子监司业(常务副校长)、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等。崇祯四年(1631),他应家乡之邀,撰写了《重修常州府医学碑记》,内容记述了常州府医学简况及祭祀等活动,对医学史的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即“甲申之变”。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监国,十五日称帝,改年号“弘光”,史称弘光朝、福王政权。管绍宁作为弘光朝的礼部右侍郎行尚书事,当时所有弘光帝登基的礼仪均出自管绍宁之手。

  他以直言切谏著称,而遭奸臣忌恨。为弘扬正气,提高军民抗击清军的斗志,他多次上书弘光帝,请求恢复被明成祖废除的建文帝封号、纪年,恢复建文期间被杀害的方孝孺等大臣的教坊司旧籍名,并建议抚恤明初“靖难事变”中死难的诸臣。他还极陈“兵骄不足用”。不久,钱谦业任礼部尚书。因两人常常意见不合,管绍宁一怒之下辞官,退养回武进。

  顺治二年(1645)春,清军大举南下。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当年闰六月十三日,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闰六月十五日,诏书下发江南:“削发一事,本朝已相沿成俗,尔等毋得不遵法度。凡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当日,清首任常州知府宗灏一接到“剃发令”,就考虑如何在辖境内快速顺利地实施。

  谁来带头剃发,他猛然想到了管绍宁,作为明朝的探花兼高官,他在常州府无疑是众目所望的人物。他带头剃发,可谓最佳的榜样。另外,其中也夹杂着私人恩怨,借机羞辱报复。当抓管绍宁到府衙,亮出“剃发令”,他竟干脆拒绝。宗灏恼羞成怒,将他打入死牢。在狱中,他平静地道:“国家已亡,当臣子的本应赴死。”大概不愿连累家人,入狱不久便自尽身亡。临死时犹慷慨言:“从今而后获死所矣。”

  宗灏眼见快速执行“剃发令”的计划落空,丧心病狂地作出在武进县城居民面前以违抗“剃发令”为由,公开将管绍宁全家灭门残忍的决定,以杀鸡儆猴,威逼常州府民众乖乖就范。一时街巷悲咽,全城飞雨。

  管绍宁故居位于今天宁区延陵西路东段北侧的前北岸,始建于管绍宁为官时的明代崇祯年间,后其后人扩建翻修,南临顾塘河,北濒白云溪。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仍有少数管绍宁后人在故居居住。1995年以“管干贞故居”之名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管绍宁墓位于濒临太湖的原武进县新塘乡(今雪堰镇)陈墓山。管绍宁留有《赐诚堂文集》16卷传世。劫后余生的管绍宁幼孙管滋琪,长大后曾考中秀才,此后便家居,政治上拒绝与清政府合作。平时寄情与绘画,所作山水木石,清逸有致。康熙初年病逝于家中,年仅32岁。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