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是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和音乐家。在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元任用音乐为抗战鼓与呼,先后谱写了《中华,我中华》、《我们不买日本货》、《抵抗》、《背着枪》、《看醒狮怒吼》、《我是个北方人》、《苏州河北岸上的大国旗》等音乐作品。其中《苏州河北岸上的大国旗》和《我是个北方人》的歌词,是赵元任自己创作的,特别富于感情,它们“既不是为了要应酬别人的要求,也不是为了某种仪式或场所而作,而是自发地表现他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并不多见,因此尤其可贵。”(《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28],156页) 《苏州河北岸上的大国旗》的歌词如下: 君不见北岸上飘扬在烟云里, 昨夜黄昏挂起, 黎明仍高悬空中, 鲜明青天白日红光照满地, 孤军坚守不移, 愿与它同始同终, 管他炮火轰炸, 如雨枪弹不怕, 保国保国旗, 国旗在处就是家, 愿同胞跟随那团壮士, 不问你我他, 一齐上前把敌杀, 保我自由中华。 1943年,美国对日宣战后,美国陆军委托许多大学举办中文日文训练班以训练美国军人。哈佛大学也承担了这样的任务,开办了两个训练班,一个是中文班,一个是日文班,赵元任被指派负责中文班的训练工作。中文班一共两个班级,一百几十个学生,都是从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训练结束后,这些学员大部分被派往远东地区。赵元任为这个速成训练班百计千方,最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种特殊时期的语言培训工作,为亚太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4年,赵元任还接受贝尔电话公司的聘请,担任其实验室声学语言学的顾问。赵元任在应用声学研究上有一些超前的成果,而这时,贝尔实验室正在研制一种看得见的语音系统。他们的科研合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发现,根据不同语音出现的频率来进行统计并分析密码。后来这个方法用在军事上,成功破译了日文电码。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