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玄妙观的画家道友瞿稚彬

时间:2016-04-10 10:16来源:未知 作者:朱净之
来玄妙观访道求仙者,除了市井百姓外,也有不少士绅官宦、文人墨客。其中有一位座中常客,兼具士大夫和文人墨客身份的画家道友,名叫瞿稚彬。

瞿稚彬(世玮)与少年秋白 

 

     昔日,坐落在常州东郊的玄妙观,是颇具规模和名气的道教宫观,拥有久远的历史和众多的信徒。相传北宋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来此修道著经,手植红梅一株,98岁得道飞升。红梅阁是观中经典性的中式古建遗存。阁前有红梅数株,花开如霞,“拟仙都之仿佛”;阁内壁间至今犹存清嘉庆年间石刻四方:一方是紫阳真人石刻像,长须飘逸,栩栩如生;另一方为清嘉庆十五年浣悟道人所书“紫阳真人著经处”石刻,以及“重建红梅阁记”等。

     来玄妙观访道求仙者,除了市井百姓外,也有不少士绅官宦、文人墨客。其中有一位座中常客,兼具士大夫和文人墨客身份的画家道友,名叫瞿稚彬。他,就是革命伟人和文化伟人、常州三杰之首的瞿秋白的生身父亲。

     瞿稚彬,族谱本名瞿世玮,后自号一禅,道号圆初,别字稚彬,清光绪元年生于湖北,在伯父瞿赓甫布政使衙署读书、成长,22岁时,“奉兄辈命”,回到家乡常州,侍奉寡母庄太夫人,无心仕进,与世无争,淡泊自守,诗画自娱。他受到伯父官府和瞿氏书香门第的濡染,年轻时是个颇有才气、文质彬彬的儒者。他不但研习经史子集,还爱读老庄,信奉道教,学过剑术,懂得医道,粗通星相之学。他画学“四王”,尤爱王石谷,工于山水,技法圆熟,学识独特。在常州连续生活十多年期间,道门的钟磬丝竹和诵经打醮声对他特有诱惑力,玄妙观成为他时常出入、流连忘返的会心去处。

     瞿稚彬是一个骨子里的道徒。他的“自号”、“道号”就透露了他的精神皈依。他仿效传说中因祸得福、遇仙成道的常州府刑吏龚子彬,因又字“稚彬”。他有心学道成仙,但并没有束发斋戒出家当道士,终身都还是一个虔诚的道友。平时他与玄妙观掌教法师交好,过从甚密,总爱在一起谈玄论道,作画吟诗。古春廊柏屋正中悬挂的大尺幅《玄妙观全图》,正是瞿稚彬年轻时的得意之作。画面上,绿树荫翳中高阁耸立,山门边红墙一侧一头毛驴在啃青。此画用淡墨枯笔皱擦,意境、气势兼得,引来一些文人在上面题诗续跋。常州博物馆收藏的他的《岁寒图》《田家乐》《山居图》《洞庭春色》《杏花春雨图》《秋山落叶图》以及春、秋两幅条屏等画作,都带着自然率真、古朴清丽、幽远玄妙的仙风道气。

     瞿稚彬信奉黄老之学,道家思想贯穿于他的一生。这除了天性因素之外,更是穷困潦倒的人生遭际使然。他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官僚家族,虽然有一张瞿赓甫代捐的印着“国学生、浙江候补盐大使”的“大红名片”,却只是维护士大夫门庭体面的一种空衔,换不来一斗米、一文俸,一房老幼或寄人篱下,或屈居祠堂,先靠伯父官俸和亲戚接济艰难度日,继而靠典当和举债苦苦维持,以致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愤世嫉俗,消极无为。他流连道观,清心寡欲,洁身自好,其实是对自己落拓心境的一种疗救、一种解脱、一种麻醉。

     瞿稚彬有时也会携少年瞿秋白到玄妙观游访。古春廊外春风梳柳,双桨弹波,花香鸟语,一派宜人美景。老道长见瞿氏父子到来,便迎入柏屋小座,焚香满炉,客气地奉上柏子茶,深情地给秋白说一遍紫阳道人插红梅的故事,随后,同到石池观看老道人养的白衣丹顶鹤。此时此境,聪明过人的秋白还会即兴吟诵刚从父亲那里学到的赵瓯北《红梅阁题壁》:“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紫阳未即登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座中的瞿稚彬情不自禁地要为儿子点赞一番。后来秋白自己也写有一诗,追忆与小友羊牧之同到玄妙观踏春寻梅的旧事:“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道人煨榾柮,烟湿舞徘徊。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怀。坐久不觉晚,瘦鹤竹边回。”

     访道回到家中,秋白要么跟父亲习读《老子道德经注》《庄子集解》,要么吟读古诗文词,要么就看父亲绘画,学国画山水,有时还和弟弟戏仿父亲闭目端坐,不出一声。耳濡目染父亲的影响和指教,秋白后来画的《江声云树图》和《松风琴韵图》,都留下“传家学”、习“四王”的隐逸风味。瞿稚彬在庭院台阶旁栽有几盆菊花,映着满地琐琐碎碎的影子。14岁的瞿秋白触景生情,写出了平生第一首诗:“今岁花开后,栽宜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懂点星相谶纬之说的瞿稚彬看了,不以为然地说:“怎么秋色淡,尤其是无处觅,充满了不吉利语,恐怕是儿不得善终!”此言虽非谶语,后来却不幸而言中。

     1916年新春,瞿稚彬妻子金衡玉在讥谗穷困中自杀,从此骨肉分离,一家星散。迫于生计,他再次远赴湖北黄陂妹婿周福孙家管账,月薪不足30元。因为难耐周氏白眼,借着绘画的一技之长,只身离鄂去鲁,辗转流浪到了济南谋生,在美术学校和私塾教授山水画。身落异地,道缘未了。16年流寓生活中,多次迁居,大多数岁月栖息在诸如“悟善社”“正宗坛”等道教场所,常常有职无薪,靠卖画家教和秋白寄来的钱买米糊口,过的是半儒半道的赤贫日子,最后还是死在“正宗救济会”的道院里,守护送葬的只有一个学生吴炯,终成“穷的遗物”。

      在济南,瞿稚彬的画作有《秋山落叶图》《题隐者不遇》《风雨归舟》,以及一个扇面和28幅教课用的山水画范本等。这些作品无不寄托着这位道友画家的身世之慨,仙风道骨隐约其中。瞿秋白赴俄途中来济南与父亲告别时,瞿稚彬特别嘱咐儿子把旧时所作的诗词整理出来留作纪念,后来给远在上海的秋白写信,“三、四页纸,尽是道家用语”,可见他对诗古文词的偏重和道学造诣之深厚。为了教学,瞿稚彬还精心编绘了15册美术课教材《山水入门秘诀问答》,于“民国二十年十月”署名“武进瞿圆初”在“爱美中学出版部”出版,济南珊垣新书店“代售”,“每册定价大洋五角”。这部“教授法”用半文半白的问答语式和工整规范的楷体手书而成,配有手绘素描图例,如《枯木竹石》《松柏桐椿》《枝生山顶上,枝老必下垂》等,简易明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地阐述演示了中国山水画“道法自然”、形神兼似的基本法理,成为他留给美术史的一份由心血志趣凝结而成的历史文献和教育遗产。

      瞿稚彬是中国旧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58年的人生况味,如同他的山水画意境一样,秋叶飘霜,山居岁寒,隐者归舟,无为无不为,玄妙中带着浓重的悲凉色彩。他用生命燃出的对社会有益的萤火烛光,除了山水画的创作和教学经验之外,就是在文化意义上影响了儿子瞿秋白和爱画的学生吴炯、王凤年、胡纯浦等,在下一代身上烙下了他多才多艺的山水画家和亦儒亦道的传统文人的深深印记。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