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刘国钧与蒋盘发的金兰之交(下)

时间:2016-04-24 14:21来源:未知 作者:可凡
刘国钧自己对在大纶期间的经历有这样的评价:在大纶两年,等于留学两年。学到了一套办厂的本领……未花一分钱学费而学到了许多东西,我很知足了。

      大纶机器织布厂生产组织调度很特别,动力织布机开日夜班,其余手拉织机开长日班,职工人数达600余人,这在当时的常州企业中无疑是最具规模的。

      “大纶”主要生产斜纹布,工艺要比平纹布复杂得多。由于浆纱工艺不过关,从5月份开工直到8月份还没能出布,有时只能把盘头上已经浆好的纱割下来当浆纱卖,损失很大。成品出不来,外面流言四起,钱庄催讨欠款。

      出师不利,大家焦急万分。有人认为主要是机器毛病,买了人家的旧机器,上当了,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新开的大纶布厂似乎就要夭折。大纶的信誉尚未建立却遭败坏,股东们的脸上愁云密布,一个个惶惶不安而又束手无策。刘国钧负责生产,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处在矛盾的风口浪尖上。但是刘国钧和蒋盘发却镇定自若,信心很强。他们经过商讨认为,责怪机器不好是没有根据的,人家机器也是由新做成了旧,并非报废设备。最终结论是,是人的问题和技术问题。

      当时,英国人开办的上海怡和纱厂出品“算盘牌”斜纹布,质量很好。于是,刘国钧提议到怡和纱厂去探探情况。在征得蒋盘发同意后,刘国钧只身赴沪。他买通怡和纱厂浆纱车间的工人,穿上这位工人的号衣,潜入车间,现场仔细观察,摸清浆纱的配方及工艺过程。

      两天后,此事败露,被英国人发现,刘国钧在工人的帮助下落荒而逃,而那位借出“号衣”的工人却被打成重伤,刘国钧主动承担全部医药费和劳务损失。工人伤愈后,有感于刘国钧等人的创业精神,利用星期日,与同厂的另一位技术工人专程来常,帮助解决浆纱关键问题。由此,大纶转危为安,斜纹布生产正常了。

      事后的大纶布厂,年生产能力令人刮目相看:铁机年织布量5万匹,木机年织布量1.5万匹,主要生产的是棉质细斜纹布及各种棉织丝光、条格、爱国席法等布,斜纹布商标主要为“飞熊”“太子狮”“蝶球”等,并销往上海和南京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一年后,大纶扭亏为盈,第二年盈余3000元,第三年盈余10000余元。

      大纶的生产日趋好转,销售蒸蒸日上,内部的矛盾却浮出水面,刘国钧和蒋盘发两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刘国钧名为协理,实际上掌握着生产大权。蒋盘发是经理,只是对外负责,厂里的内务往往是刘国钧说了算。其他股东如刘宝森等人感到大权旁落,心有不甘,从中挑拨离间,有意中伤,于是权力之争就爆发了。1918年春,内部矛盾逐步公开化。事情起因是:刘国钧想请上海的一位有名的机匠来厂,把所有的手拉织机改装成脚踏织机,以提高产量。事前,刘国钧作过测算,认为改机费用虽然大了一些,但改机后产量上去了,收益会大大增加。而刘宝森等却借机发难,说刘国钧随心所欲、大权独揽,挑拨蒋盘发和刘国钧的关系。而刘国钧年轻气盛,常常为了管理上的问题与蒋盘发发生争执。为此,蒋盘发面对不听话的小弟感到恼火,偏听偏信了刘宝森的挑唆,决计排斥刘国钧。

      “初生牛犊不怕虎”,刘国钧自恃熟悉生产,市场亦有门路,萌发另起炉灶之念。矛盾既然公开,刘国钧于是提出拆伙动议。其他股东见企业年年盈利,不愿就此散伙。

      这场矛盾最终以刘国钧收回原投资额,盈利部分1000元留在大纶作股金,退出大纶而终了。

      刘国钧在大纶的这段经历,不仅完成了从商人到工业企业家的转变,同时完成了从组织手工作坊式小生产到组织机械化大生产的转变,为他日后的稳步高速发展定下了基调,这就是要用先进的生产手段、科学的经营管理去培植厚利,这几乎成为刘国钧办企业的终身守则。

       刘国钧自己对在大纶期间的经历有这样的评价:在大纶两年,等于留学两年。学到了一套办厂的本领……未花一分钱学费而学到了许多东西,我很知足了。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