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曾祖父盛宣怀的“创新之道”

时间:2016-09-25 14:47来源:未知 作者:盛承懋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处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空前急剧变化的“非常之世”,我的曾祖父盛宣怀,是在“非常之世”中奋力探索新的“非常之路”人群中的佼佼者。

上海交大盛宣怀铜像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处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空前急剧变化的“非常之世”,我的曾祖父盛宣怀,是在“非常之世”中奋力探索新的“非常之路”人群中的佼佼者。

      曾祖父之所以能在“非常之世”走出一条“非常之路”,与他父亲盛康从小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盛康一生最突出的是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理念,注重经世致用之学。他不强求子女必须走自己走过的路,也不强求子女走大多数人认为所谓“成功”的路。曾祖父最早也被叫去参加乡童子试,但是之后三次乡试未过。在这个过程中,盛康既没有强求他一定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更没有责备他。盛康发现儿子的兴趣可能是在类似经济、管理这样一类的学问及运用上,所以一方面鼓励我的曾祖父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另一方面尽量让他接触社会实际,从事社会实践。

      曾祖父16岁的时候,太平军进军苏、常、沪、杭,他随祖父盛隆避居盐城,当时他父亲盛康任湖北粮道。他的祖父母带着他由南通航海至宁波,经浙江、安徽、江西,转辗半年方达湖北,之后的四年中他一直居住在湖北。盛康任武昌盐法道时,淮北同四川的盐商在湖北互争引地,相持不下,曾祖父知道此事之后,私下草拟了“川、淮并行之议”,盛康采纳了他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川、淮争引地的矛盾。盛康由此更加勉励我曾祖父致力于“有用之学”。青年时代颇具思想的盛宣怀,先是生活于“军务吏治,严明整饬,冠于各行省”的湖北;紧接着,又在当时长三角经济、文化、交通最发达的苏州、常州,参与经济、金融、管理的实践,凭着父亲盛康同官场与上层多方面的关系,使他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接触到社会上的很多问题,拓宽了他的视野。对善于“事事研求”的曾祖父盛宣怀来说,得到了许多启示,如:建立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新式军队对国家的重要性;军队必须有取之不尽的饷源,为此,必须采用开源节流的理财方法;国家处于外患内忧时期,必须注意人民休养生息、给以生活出路;必须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自己的实业,为此必须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等等。曾祖父盛宣怀在湖北、苏州、常州等环境中的观察研究、社会实践,为他后来经世致用、洋务吏治等方面的思想和实践打下了基础。《愚斋存稿》首卷《行述》篇中说,曾祖父盛宣怀在湖北等地“既事事研求,益以耳濡目染,遂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生平事功,基于此矣”,基本反映了他青年时期的见识与胸怀,为他一生从事创业、创新奠定了基础。

       尽管曾祖父聪颖睿智,才华茂盛,办事干练,据说在李鸿章幕府中为李鸿章拟文稿时能“万言立就”,深受李鸿章的器重和赏识,但三次乡试却均名落孙山,未考中举人。曾祖父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对科举的空疏、无实、无用、禁锢心智、扼杀人才有了深切的体验,因此从此以后“遂绝意科举”“轻举业”,而重“有用之学”。他的这一亲身经历,也为其后来在创办洋务事业使用人才时,不重科举人才而重实际有用人才奠定了思想情感基础。而在数十年长期创办洋务事业的实践中,他又进一步体验到了培养懂“西学”的新式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办新的事业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否则将一事无成。

      曾祖父在兴办洋务实业、与洋人打交道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西方的强盛主要是因为重视人才培养“贤豪辈出”,而“西国人才之胜皆由于学堂”。为此,他大声疾呼:“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不仅如此,他反复强调培养人才的迫切性:“而树人如树木,学堂迟设一年,则人才迟起一年。”

      他在《致李鸿章函》(光绪三年正月)中深刻地指出:“泰西诸邦,用举国之才智,以兴农商工艺之利,即藉举国之商力,以养水陆之兵,保农工之业。盖国非兵不强,必有精兵然后可以应征调,则宜练兵;兵非饷曷练,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则宜理财;兵与财不得其人,虽日言练,日言理,而终无可用之兵、可恃之财,则宜育才。”总之,他认为强兵也好、理财也好,都必须要有能够胜任的人才,否则将一事无成。因此他强调“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

      曾祖父通过自身探索“非常之路”,实现“创新”“创业”之目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其基本核心——轻科举封建传统教育,重新式教育和有用之学;轻空疏无实、学而无用的科举人才,重学有专长和实际才能的新式人才。他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具有可贵的改革创新精神,尽管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就总体而言,无疑是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进步的,显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充分肯定的。

      曾祖父的一生,是不断地创业、创新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不仅仅是个创新者,更是一个成事者。成事与勇气与智慧是密不可分的,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因为失火问题而损失惨重,几乎面临倒闭,曾祖父乘势而上,靠着他的智慧与才干,让上海机器织布局重新获得生机,并更名为华盛纺织总厂;1896年他从张之洞手中接过汉阳铁厂之后,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当时汉阳铁厂已经正式生产出钢材来了,但是这种钢材样子好看,质量不行,材质发脆,容易断裂,他亲自派苏州人李维格到国外炼钢厂去,在现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仔细地去考察,找出了问题的所在,最终生产出了质量合格的钢材;同样是修建铁路,张之洞却在募集商股的过程中多方受阻,从而不得不把修筑卢汉铁路的任务交给了曾祖父,在同样的困难之下,曾祖父巧妙地选择了借洋债这一出路,京汉铁路才得以顺利开始修筑。

      回首百年之前,中国还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诸多西方列强侵占我国土地,掠夺人民财物。面对这样的局势,曾祖父挺身而出,他把握住了这样的机会,凭借着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开风气之先的勇气,让中国从一个完全没有工业的国家逐渐变成一个有工业的国家,开创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先河,踩出了一条创新之道。

      一百多年前曾祖父盛宣怀所从事的“创业”与“创新”,与我们当今举国上下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事业是无法相比拟的。但是,他那种勇于探索、敢于奋进的精神仍然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他的“创新观”“教育观”和“人才观”,仍然可以为我们所学习与借鉴;他的“创新之道”,仍然值得我们加以推崇。今年是曾祖父盛宣怀逝世100周年,我们纪念他,就是要提倡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就是要使当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事业,取得真正辉煌的业绩,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