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孟河千年文化古镇,在清末民初年间,不但出了许多仁医、儒医、名医,还出了几位御医。形成了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首的孟河医派,费伯雄是孟河医派的第一开创者,被清代称为名士为名医。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号砚云子。是孟河费氏医家第7代传人,孟河医派的第一位御医。孟河医派中医药学术文化中最典型性的代表之一,清代地方志上记载的第一位江南名医,称其“名士为名医与清代精医”。伯雄幼时少秉异志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7岁时能作联,以“帘卷玉钩钩”,巧对“门关金锁锁”,惊其师傅和众友。伯雄从小爱好天文、六壬、技击、诗画、琴书等艺术,冠于郡邑。被清大名士、著名诗人俞樾赞誉为“诗原本性情,文得欧阳之神”之称,“识伯雄于吴下,须眉皓然,一望而知为君子,吴中士大夫儿童走卒无不望车尘而拜迎”。尤其是以一篇散文《黄山游记》深得俞曲园快的诵。以文名居当朝常州府的常州文坛四大金刚之首(以名文推荐给左宗棠、曾文正、曾国全等),在文学上伯雄与曾国藩一直交行甚密。 费伯雄随祖临诊16年,尽得其祖父嫡传,每有重大会诊,祖父必带伯雄一同出诊,以增长见识,祖友王九峰赞扬其孙伯雄,“此儿前途无量,必胜其祖”。24岁曾拜御医王九峰为师,尽得名世医的真传。清道光十二年伯雄中了秀才,33岁时又被选拔为贡生,他无意为官,先儒后医,禀承家学,悬壶济世。伯雄执业后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大江南北。伯雄曾为江苏巡抚林则徐(1785~1850)治疗痢疾,为林则徐母亲治好病后;经林则徐推荐,曾两度应召入宫为道光宣宗皇帝(1782—1850)与皇太后治病。先治愈太后患肺痈,道光帝赐匾曰:“是活国手”。后又治疗道光帝失音症,又获道光帝赐联福曰:“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清咸丰十年间,伯雄曾为钦差大臣左宗棠(1812~1885)治过病,亲书匾额“功同良相”;清军名将向荣(1788~1856)得伤寒症也由伯雄治愈;先后求医者还有江苏学监李联啸(1820~1878)和翁同和(1830~1904)等朝廷的一些显赫人物。此时,伯雄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有“名士为名医”之誉,他以擅长治疗虚痨的医名振声大江南北了,这时,邻近省市县的病人和远近求医达官贵人者络绎不绝,接踵而来,都被一一治愈,慕名医求者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所以,才有《清史稿》称治疗“虚痨名家”;又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最著”的誉语。 费伯雄一生投入精力孜孜不倦地摸索,一切从临诊实际出发,博采古今学术之精华,不参杂门户偏见,努力探求立论平允不偏的醇正医学。伯雄认为医者论理必归醇正,所谓醇正的标志是“在义理之得当,而不在药味之新奇”,由博返约,取各家之长补偏救弊。他以“醇正”和“缓和”为孟河费氏医派的特色之一。曾大声疾呼:“欲救人者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者而学医则不可,我若有疾,望医之相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利心淡则良心现,良心现则畏心生”;又说“医小道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敬惧乎。” 费伯雄一生呕心沥血,将自己临床经验写成医书。如《医醇》书稿(共24卷),文稿连同藏版,一起毁于太平天国一场战火。当年,伯雄为避战乱于去古延陵之寓斋(在苏北泰兴县五圩里),因患脚疾步履艰难,终日坐卧家中,就追忆往日医案,撰录著了《医醇剩义》4卷,刻印之后盛行于世。后来,伯雄晚年追忆原书内容,随笔又撰写,但“不及十之二三”《医醇义•自序》,后又撰成一本《医方论》4卷。医作还有《怪疾奇方》《费批医学心语》《费氏食养3种》《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古今千家名医万方类编》…… 伯雄还是一位才华横溢诗词文学大家。有许多诗词文学的文集著作闻世,如《费晋卿文集》《留云山馆文集》《留云山馆偶存》《留云山馆文诗抄》各一卷流传于世。伯雄直接传承了不少弟子与门人,如陈虬、丁松溪、谭良、刘连荪、姜崧生、屠厚之和费氏后人(伯雄3个孙子)费承祖、费荣祖、费绍祖等20多人。其中,孟河费氏医派再传人邹燕勤,评为了国医大师。 费伯雄去世为他传奇人生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相传,在他80岁寿庆时,亲友们坐满厅堂,连饮10多杯酒后,乃举杯对亲朋好友说:“盛会难逢,秋风易逝,行将与诸君长别了。”当年,农历七月十六那天,伯雄沐浴整冠,含笑而逝了。后来,伯雄与夫人合葬于孟河城南的温墅里(费家祖莹)之内。 据《武阳志余》记载:费伯雄“急公好义”,曾独力恢复费文纪公育婴堂旧制。清道光间江潮泛溢,伯雄劝洲乡筑堤防涝,并亲历各洲,赈恤五载,给予工食。仅凭一己之力平息了乡民刘明松聚众截粮拒捕一事,使地方得以安宁。时人恽世临所著《费晋卿先生传》,记载费伯雄晚年在家乡“独造桥梁、独新祠宇、独修谱牒,当务之急,靡不尽力。”伯雄曾为家乡万绥修建东岳庙,捐献银两排第3位;还与马省三等人,共同出资重建与管理“孟河接婴堂”,晚年时曾出任通江市(孟河)的总乡董,他为孟河地方事业及孟河医派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费伯雄曾自撰联曰:“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道出了伯雄一生做人的行为与轨迹。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