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桃李遍天下孟河名医丁甘仁

时间:2024-08-25 14:05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孟河丁门医派代表人物丁甘仁,从家乡走出故土,成为上海滩上一名中医药学术的大家。他完成了前几位大家想办而办不成的大事

     孟河丁门医派代表人物丁甘仁,从家乡走出故土,成为上海滩上一名中医药学术的大家。他完成了前几位大家想办而办不成的大事,使孟河医派从传统中医药事业至近代中医学教育到形成了当代中医学文化。完成了传统中医药初级阶段发展上升到中医学术教育文化。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常州孟河人。是孟河丁门医派的开创者与杰出的代表人物,孟河医派的后期领袖,是孟河四大中医药学术家中造诣最深者之一,更是中医药学术文化弘扬光大者。最具代表性的是被世界公认的中华一名中医药学术的大家,他还是一位爱国、爱人民的中医药学术教育学家。
     丁甘仁8岁入就读私塾,学过四书五经,15岁时就从学于堂兄丁松溪﹙松溪是费伯雄门生﹚,学到了费氏中医药学术与理论,后来,又受业于圩塘马仲清。19岁时做了马培之的女婿后,又在马培之处得真传,之后去上海行医时,又到同乡巢崇山处习过外科,故他通晓内、外、喉等几科。能兼蓄费、马、巢三家之长,所以,成为了当时大上海的一位名医大家。
     丁甘仁在中医药学术上完全继承孟河前辈的学术思想体系,不拘一格、广采众长的治学精神。在治外感的热病上,融会“伤寒”与“温病”两大学说;对内科杂病,不执一家之见,不以经方和时方划界,因人制宜。在外症处理上,他从整体出发,把内科用药与外科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善用和胃健脾药剂;还常以益气托毒、助阳托毒等方法,使病人的正气逐步得到补充,发挥扶正治邪的作用。对中西医药学术的认识比较客观辨证,丁甘仁认为:“医为仁术,择善而从,不分畛域。”丁甘仁还说:“中医以气化擅胜,西医以迹象见长。”
     因为,丁甘仁第一个在中国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来,又创设了广益中医南北医院,亲自担任了南北两院的院长,并主持院务,督率同仁,毕业30届学生,共培养了899名中医药学术人才。所以,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的称颂。丁甘仁曾为清朝光绪皇帝诊病,由于医名显赫,被清末授封“中宪大夫和花翎四品衔候选道”。民国后,为孙中山进行民国革命提供了大力的支持,还为孙中山大总统治过病,为此,孙中山大总统对丁甘仁的嘉勉:“济世之心”。在民国年1920年,为丁甘仁亲笔题词和颁发了“博施济众”匾额,对他的医术嘉勉,颂其医德。原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也曾为之题词——“一代宗医”。原民国政府总理唐绍仪题词为:“汤汤孟河、群医辈出、谁为拨萃、公其首屈;博施济众、仁心仁术、沪之名医、世之生佛”。给了丁甘仁极大的荣誉。
     丁甘仁通过办学为后世培养了大批中医药学术人才。如王慎轩、朱治安、许半龙、秦伯末、程门雪、沈石顽、张赞臣、严苍山、章次公、黄文东、宋大仁、曹仲衡、叶劲秋、严苍山、李怡庵、余鸿孙、余鸿仁、余小鸿、施文德、谢金生、陈存仁、刘佐彤、陈耀堂、何时希、张伯臾、陆渊雷、方宝华、沈鹤峰、席德治、阮望春、裘沛然与朱良春(2位国医大师)顾伯华、黄羡明、黄吉赓、周愚山、巢伯舫、方宝华、程国树、程焕章、程家正、李怡庵、严以平、何正相、何止湘、林东海等,他的系列传承11支脉共245人。后来他们都逐一成为了中医翘楚和杏林骨干,有的成长为一代中医药学术的大名家及掌门人。其中,孟河丁门医派传承人,裘沛然(1913—2010)、石仰山(1933—)、沈宝藩(1935—)、全军国医名师戴裕光(1937—)等4人评为了国医大师与全军国医名师。
     丁甘仁嫡系家传承丁门人,有丁倬甫、丁元钧、丁元彦、丁元椿、丁仲英、丁济万、丁济民、丁济华、丁济南、丁秉臣、丁永善、丁永清、丁永成、丁吉娣、丁玲娣、丁景耀、丁景源、丁景孝、丁菊芳、丁恒山、丁玉棣、丁圆圆、丁和君、丁文蕴、丁一谔等26人,后来,他们都成为了当年中医药学术名大中医家。还有其他后人,如丁懋英与丁德英2个女儿(包括重孙丁景耀、丁景源、丁景孝)等,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去寓居香港和美国行医。
     丁甘仁于1926年夏在沪病逝,民国政府中央及上海各界人士代表、华侨代表、当时驻沪六国公使等,亲临吊唁。后遵照其他的遗嘱“安葬家乡孟河栖凤山”。当年上海有22个团体,10多个乐队,携带230幅挽幛,走水路船运棺柩至孟河古城大南门外娘娘庙中,棺柩停在娘娘庙内吊丧3日,吊丧人通宵达旦,待吊丧3日后,丁甘仁灵柩厚葬于孟河古城西边栖凤山(现丹阳市境内)南麓。
     丁甘仁名著有《诊余集》《外科丸散验方录》《医经辑要》《药性辑要》《脉学辑要》《喉痧症治概要》《诊方辑要》《成药全书目录》《思补山房医案》等。丁甘仁著作已被收入了世界名人录,后人整理了丁甘仁学术著作,有《丁甘仁医案》《丁甘仁家传珍方》《丁甘仁临证医集》《丁甘仁医案续编》等。整理出版有《百病医方大全》《医学讲义》《丸散膏丹围药配制法》《丁甘仁晚年出诊医案》《丁甘仁家传内外科实用经验神效秘方》《沐德堂丸散集》等。
     丁门祖孙3代人共同创办上海中医学校、学院共四所,办中医药学术杂志4种,出版著作近百部。丁甘仁是孟河医派最大集成者,也是继往开来者,他将辉煌华夏孟河医派文化创新至民国时期的顶峰,为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术事业上升到近代中医学术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丁甘仁一生在家乡孟河创办了仁济堂、联义善会、救生局、荫沙义渡局、通江养老院、通江市文社等社会慈善事业。 文/程协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随意抄袭侵犯著作权与知识产权,如要转发请注明原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