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道教圣地茅山

时间:2011-08-05 10:58来源:常州文史丛谈 作者:朱达明 朱剑虹
道教圣地茅山在常州市的金坛和镇江市的句容境内。山中树木丛丛,流水潺潺,山头秀丽葱翠,白云缭绕,风景幽美。

        道教圣地茅山在常州市的金坛和镇江市的句容境内。山中树木丛丛,流水潺潺,山头秀丽葱翠,白云缭绕,风景幽美。《道藏》“洞天记”称它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茅山原称地肺山,又名句曲山。说该山为“地中之肺”,山周围的溶洞为肺叶,地穴之水奔腾流泻为肺管,因名地肺山。句曲山,“句”通“勾”,该山形状弯曲因名“勾曲山”,即句曲山。
        汉景帝前元年间(前156—前150),陕西咸阳饱学之士茅盈,喜爱采药炼丹,在北岳恒山隐居后修炼了几年,来到句曲山华阳洞修真,不久又将二弟茅固和三弟茅衷招来,一同修炼。茅盈兄弟,采药炼丹,为民治病,随叫随到,分文不取。他们死后,周围群众,为感激茅氏兄弟的恩德,赠送了“有求必应”的匾额,并且把勾曲山改名“茅山”,永久不忘茅氏兄弟。茅山志书记载有这样的歌谣:“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三神乘白鹤,各治一山头。召雨灌早稻,陆田亦复柔。妻子咸保室,使我百无忧。白鹄翔青天,何时复来游。”
        茅山的宫观道院很多,唐宋元各代遍于峰麓。据元代《茅山志》载,有259房。最早建设的“崇禧万寿宫”,它原是南朝建立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士,南朝齐梁间著名道教学家、医学家。齐高帝时官拜左卫殿中将军,永明十一年(493)辞官,归隐茅山修道,时年只37岁。梁武帝萧衍代齐建梁当皇帝后,多次礼聘弘景出山做官都遭谢绝。梁武帝凡遇朝廷大事,总要向他请教,故时称“山中宰相”。陶弘景工书通医。梁武帝也是书法家,常常与他谈道论书。对他的书法评价颇高:“隐居颖脱,得书之精髓,如丽景霜空,鹰隼初击”,据说《瘗鹤铭》是弘景所书。陶弘景精于医术,曾整理古医书《神农本草经》,写成《本草经集注》7卷,对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茅山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有“东西楚王涧”,相传是楚威王游览茅山休息的地方。有“华姥山”、“华姥洞”,因仙女孙寒华修道于此山得名,该山有洞,就名:“华姥洞”。传说宋哲宗母后一时不慎,误吞金针于咽喉之中,众太医均无办法,被茅山道士刘混康治好了,哲宗赐他8件珍品,作镇山之宝。8件宝物历经沧桑,至今尚存4件。山下左边有三洞,曰蓬壶、玉柱、华阳,山洞之东的石壁上有“常遇春影壁”诸字,传说明朝大将常遇春逢追兵而隐蔽于此。有“洗心池”,此池形如石龙,其水大旱不涸,相传是钱妙真人独居“燕口洞”修道时,有人诽谤她不贞节,她便剖腹洗心,以表明自己的清白贞节。池侧有“活死人墓”,相传明代道人江文谷坐于墓中修道,告诉徒弟不必送饭送水,过了几天,徒弟呼喊师父不应,推开石门,见师父已死,徒弟将师父埋葬于此,称为“活死人墓”。
        历年来,茅山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道教福地,已成旅游胜地。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