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麻糕

时间:2012-09-03 09:59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陈平
最近听说有人提议创建常州麻糕博物馆,设想把这地方传统食品打造成又一文化亮点,上来我有点莫名其妙,可细琢磨后也思绪万千:无论创建能否成功,起码这创意就值得人们赞赏。

     

 

 

      最近听说有人提议创建常州麻糕博物馆,设想把这地方传统食品打造成又一文化亮点,上来我有点莫名其妙,可细琢磨后也思绪万千:无论创建能否成功,起码这创意就值得人们赞赏,其实不仅是这麻糕,咱这座有数千年历史的城市里,传统文化真谓无处不在,关键是有否敢于挖掘大胆探索,可当今时代若想在此领域创新,还真要具备不畏世俗偏见的勇气和精神。

      从我位初中同学绰号就叫“小麻糕“证实;常州麻糕历史是很悠久;早在解放前,他父亲就与人合伙在老双桂坊开了家麻糕店,所以在未成年前他就成麻糕好手,星期天总在这店里帮忙,那时每经此地我就递三分钱和壹两粮票给他,但他拿给我的却总是五分钱块的葱酥长圆扁麻糕!

      记得传统常州麻糕形状有好几种,最小应是罗卜丝饼了,直径寸半多的圆麻糕面上布满白芝麻,背后烘的微焦稍黄,咬一口脆软爽口葱油罗卜丝也蛮多,可惜是没吃几下就没了——毕竟才两分钱块嘛,有种叫” 鞋皮头“的长方形麻糕很受大家青睐;三分钱壹块,十五公分左右长五公分左右宽的麻糕,表面被烘的焦黄,上洒黑白芝麻还被划了几条杠——这样两面熟的透,掰开里面是椒盐白糖加桂花,口感相当不错,在那忍饥挨饿年代,可谓经济实惠……

      传统大麻糕品种有葱油的白糖的,还有椒盐酥油的等,可当时要二两粮票一毛两分壹块,所以一般人舍不得常买。后来我走南闯北,虽感麻糕这食品不仅咱常州有,各地大同小异也没少见,可我总会带点本地麻糕在路上吃,可吃着吃着,脑子自然想起这方面故事;

      1967年初秋有天上午,我背个破军用挂包身无分文挤上了列车。车厢里水泄不通。行李架上厕所里、走道上到处都挤满年轻男女,连想插脚空隙没有,拼命硬挤进车厢,好不容易拱到个坐位下面,弯身朝下一看:“嘿,下面也早人满为患!”好在我人瘦小,稍费力一挤勉强躺下。四下观察,见躺在这里的大都是男红卫兵,紧邻是位年龄相仿小伙。车子刚启动此人就在黄挂包摸索,然后拿出个铝饭盒,他用脏兮兮手指捻块腥味特浓熟带鱼,先很友好递到我面前问:“您也来点?”满口东北话。面对婉谢他立刻吃的津津有味,那腥味把车厢空气漫得愈加复杂,不料他又掏出块圆圆的麻糕;“刚才在常州火车站买的!”说完就狼吞虎咽起来,那阵阵芝麻香味居然将腥味淹盖掉……

      火车像患了气喘病,哼哼唧唧停停开开,几个小时后才停到个车站,下来像钉了桩般不动了。有耐不住的人立刻打听才知道:因为上海造反派正在搞夺权,沪宁铁路运输被迫中断。问车铁路工人:“火车何时会开?”他们全答不知道!挤到窗口朝外一看:列车停靠的是苏州车站!

      -起下车蜂涌般走出车站。在大门口见个“红卫兵接待站往西百米牌子”,由此指引我找到个小窗口。见长长队伍看不到头,操着南腔北调口音的红卫兵全拿介绍信在等接待!凑近窗口里面是位男接待员,他一手拿个木头戳子,一手从窗外接过介绍信,见张就戳个印,戳了几张就换个戳子……下午四点多,我的介绍信终于给他了,说是一个人就换个木戳啪地用力一盖,然后大叫:“下一个!”

      细看介绍信上,蓝方印戳框内有三排大字,上:“从火车站乘某路公交车到某地下”中:“换乘某路公交车朱家庄党校接待。”下:“市委红卫兵接待站年月日。”照此指示找到这大排平房时天大黑了。

      有位头戴黄军帽,身着黄军服,高耸胸前别了“为人民服务”胸章胖女人在此恭候。她瞪眼看看瘦猴般的我凶巴巴地问:“啥地方来的?要蹲几天?几个人?”我像受审般一一回答。登好记,她回头对位同样打份年轻女子说:“取个草垫子加条破毯子”接着还大喊一声:“某号房某号铺——进一男!”模样蛮象看守所里又关进个犯人!早饥肠漉漉的我小心翼翼问:“请问吃饭在何处?“不料她句:”对不起,这里食堂还没弄好呢“这话让我几乎软瘫;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