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篦箕巷

时间:2013-01-15 09:47来源:未知 作者:薛焕炳
篦箕巷,原名花市街,位于城西运河北岸。它东起新桥弄,西至西直街,全长203米,巷宽2.5~3.6米,旧时,巷内居民擅制宫花、篦箕,故名。

  上世纪60、70年代篦箕巷旧景(傅侃供图)

 

      篦箕巷,原名花市街,位于城西运河北岸。它东起新桥弄,西至西直街,全长203米,巷宽2.5~3.6米,旧时,巷内居民擅制宫花、篦箕,故名。

  清《常州赋》有“染苎织巾,皇华馆前居奇待价;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之句。民间亦有“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的美誉。

  相传,常州梳篦制作始于东晋,清代被称作“宫梳名篦”,作为贡品贡奉朝廷。明清以后的数百年中,花市街(后改称篦箕巷)又多宫花、梳篦制作与销售,名扬各地。清褚邦庆在《常州赋》中云:“土产竹篦,朝京门内外,家家为之。”根据这一记述,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篦梁灯火”的盛景。旧时常州为此流传这样的顺口溜:

  甘棠桥头对鼓楼,木梳篦箕摆首头。

  源源客船运河来,都在花市靠码头。

  本邑已故作家管志怡亦有《篦箕巷》一诗:

  朝京门外繁华地,篦梁灯火盛极时。

  萧笙吹彻文亨月,梳篦香凝宫花枝。

  舳舮相逐商旅集,铃铎往还燕客迟。

  可怜宝玉出家处,几度沧桑任废驰。

  解放前夕,常州城内尚有老王大昌、老太元、老卜恒顺、汪义大、恒泰昌、恒顺泰、真老王大昌、陶瑞昌、蒋恒兴、屠巨兴等十多家梳篦号,而篦箕巷的梳篦制作最负盛名。真老王大昌梳篦号1928年产品介绍道:“拣选上品细料毛竹,精制玲珑熟齿名篦。黄杨、枣木贡梳,特制漆胶鸳鸯上篦浸水不脱,耐久无比。”可见常州梳篦工艺之精良。

  近百年中,常州梳篦在国内外参展共获金质银质奖12次。其中1915年在巴拿马世界和平博览会上获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获金质奖,1981年白象牌篦箕又获国家银质奖。 

  此地又为江南大驿——毗陵驿所在地。毗陵驿曾与金陵驿齐名。旧志载:“毗陵驿在天禧桥东,枕漕渠。”因漕渠南通荆溪,毗陵驿改名荆溪馆,元代,毗陵驿改为水马站,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武进站,并迁置于朝京门(西门)外一里。洪武六年复改武进站为毗陵驿。天顺五年(1464年),常州知府王造将朝京门内元代的万户府改建为毗陵驿,以扩大其规模。正德十四年(1519年),常州知府王教又迁毗陵驿于朝京门外百步,即今篦箕巷址,直至清末。

  驿站设有渡口,另建接官亭与皇华馆。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江南,抵达常州,即由此驿上岸入城。花市街一时成为繁华之所,“篦梁灯火”亦成为城西八景之一。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有诗《过毗陵驿》云:

  毗陵驿口驻飞舻,城郭周巡六辔纡。

  老幼欢欣称就日,江山风物已勾吴。

  解放前后,此地又为水果、南北货集散地,裕和、隆泰、震大、永源、通益、洪昌、元泰等十余家南北货商行集于此。

  上世纪80年代初,运河拓宽时古巷经过改建,巷名沿用至今。(文/薛焕炳)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