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康熙年间东洋桥

时间:2013-03-12 09:25来源:未知 作者:李 丽
东洋桥,建于康熙年间(1720),清朝时属常州东洋桥镇,民国属鸣凰南周东洋桥村。

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的东洋桥

 

      东洋桥,建于康熙年间(1720),清朝时属常州东洋桥镇,民国属鸣凰南周东洋桥村。

  东洋桥为江南石拱桥,明清风格,敦厚显质朴,秀气流诗意。300年,在它的身后,长长的风雨,百年的老榆,桥墩的麻石,静默着,营造着浓浓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气息。

  它是武进古桥的代言,在《武进古镇》、《武进古桥》的书册里,它总站在第一页。同里的桥墩没它的精致,周庄的双桥没它的厚实,乌镇的桥身没它的气势,28米的桥身,由一米多的块块麻石齐整砌成,一色的糯米和石灰粉砌得玉树临风,纹路刻得太精美了,在江南的地面上,有几桥可比?它太炫目了!

  它太诗意。静静罩在运河支流的波面上。高大的倒影晃悠水面,与对面水角里的祠堂遥遥对话;桥边的榆槐、竹林,轻轻撒落一桥面的落叶,边上潺潺的小沟,桥卧听它们轻轻吟唱。

  它太敦实。上面辘辘的车推过,它没有哼半声的吟,300年来,它就这样在水声里、竹影里,听着人间的歌声笑声泪声,扛着无数匆匆为生计为情路在风尘中行走的脚步……

  东洋桥的前身是座石板桥。元初李玉汝——唐李渊的后人,不愿苟做夷人之官的名士,带着他漂亮的诗、书和一身的书卷气,在东洋桥筑世外桃源,石板小桥,是他的隐士梦。此时,桥名东阳桥。

  清康熙,百业兴盛,兴隆河成了阻碍坂上、礼加、庙桥等城东南发展的瓶颈。东阳桥的石板再不想做世外人,积极入世,于是,东洋桥人决心造座大桥。他们积极集资。东洋桥有 “调花龙”传统,他们扎出“出南门最精美”的龙灯,书:“建东洋桥,泽一方人。”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化缘”,终集一大笔资金,请当时苏州名桥匠,结合江南风格,造出独拱石桥一座。每边28级石阶,全长28米,宽5米,两边石栏,中间桥洞宽阔,桥平台雕刻精美花纹。将石桥的恢宏与优雅、小河的婉约和能匠的巧夺天工、粉黛砖瓦的诗意和小桥流水的风情巧妙地糅和在一起。桥正式更名东洋桥。

  这座桥,大大改善了常州东南地区的交通。清乾隆年间,东洋桥成为常州经济要隘,成立东洋桥镇,一时街道林立,瓦肆酒店、南杂北货、茶馆驿站,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直到解放时,这里还是一片城镇市貌的繁荣。东洋桥镇作为交通要道,见证了整个清朝的起起伏伏,生生死死。

  东洋桥是抗日英雄。抗战时,鬼子在鸣凰镇建立据点,想通过水上长驱直入常州东南腹地,攻下上店、马杭、坂上、礼加。东洋桥此时作出献身:苏南新四军周必达、杨国方发动当地群众,把上面的桥石级和栏杆一一撬起,因地制宜,用石块大树横塞桥洞,硬是建成水上防护坝,使日本鬼子无法东侵。

  抗日战争胜利,东洋桥还赤裸着光秃的桥身,兴隆河无法通航。这时,本是百业待兴,国民党却挑起内战,无人顾及民生。东洋桥人民积极自救:发展经济,交通先行。东洋桥人拿出看家手艺,扎出龙灯,开始漫长的集资之路。老辈人至今念叨,当年你爷爷李文奎带着由东洋桥、田舍里、蒋家塘组成的东洋桥花灯队,人人自带干粮,南至南洋桥,东至坂上,北到北石桥,募捐钱财,请来苏州桥匠,把推倒在水底的石块一一捞起修砌,于是,东洋桥恢复了原样。

  有关石桥的每段回忆都刻着醉人:风轻轻抚过,诗意氤氲地从你的脚尖滑过;斜倚石桥,扶栏沉思,时间可以凝固在你的心田,洗涤一身疲惫;清晨临水洗漱,捧起小河清澈的河水,欢欣抓起一条条从手心游过的小鱼;傍晚乘凉,听着夜风从水面滑过,嗅着水气从桥身轻轻地袅腾……你醉了,你就走在陈丹青的油画里,你就飘在陈逸飞朦胧的《周庄双桥》,你可以撑一把油纸伞,走在戴望舒丁香一样的梦里。这是江南才特有的烟雨小桥梦,它就站在都市的一角——大学城边上,BRT总站。这里有诗可寻,何必跑远远的苏州、周庄、同里……

  开发商看中了这儿,要建别墅区,东洋桥百姓被挪到边上的高层。别了,我的母亲桥,我们一步一回头,舍不得背过我们祖祖辈辈的桥。在桥上,我们听过山海经,跳过水,看鱼鹰在桥洞恋恋不出,急得渔翁竹篙直击浪水片片,看鸭一群群游过……舍不得你,但识大体的我们说:可以拆我们的房,但留下我们的桥,300年哪,青石板有着一段段历史,把它当景观桥也合算,我们站高楼上,看到它,就知道自己还在家,站站它,就知道回了纯粹的江南。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