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村是长江沿岸重镇之一,实为江防要塞。自宋以来,历有重兵把守。宋时水军——忠节军,有86名驻当时的烈塘寨。明嘉靖年间,为防倭寇,筑孟城,设江防孟河营,总练指挥一员,水陆哨官兵300多人,魏村闸哨官兵82人。清朝时,常州府派水师进驻孟城,名孟河营,设都司一员,把兵一员,均驻孟河堡。外委把总一员驻魏村,额兵100人,额马14匹,马步守额无定额。后来,又新设长江水师,把总6员,分驻魏村、小河等地。 至民国初年,魏村北边的长江一带,强盗、土匪活动猖獗。他们常常窜至镇上的当店、布店、茧行或大户人家抢劫一通,然后立即从长江水路乘船逃走。为了围剿这班以土匪头子高连宝为首的水匪以保地方平安,常州府特地派兵驻扎在江阴、魏村、镇江一带,部队名称叫“江防警备队”,指挥部设在魏村。 凡有驻军,必要操练。在魏村老街的西边,正巧有一大块空地,北至德胜河埂,西至德胜河向南一条小支流的河埂,南至一条横沟,东至当店民房。地面开阔,地势平坦,正好是部队练兵出操的好地方。于是这块地方便叫作“操场”。士兵们在操场上练步伐,练射击,练刺杀。其时,操场上热闹,老百姓害怕,操练时只敢在远处观看。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江苏军阀头子张宗昌与浙江军阀头子卢云祥在南京龙潭开战。为了支援张宗昌,魏村的这支江防警备队被调往南京参加战斗。后来,日本侵略中国。1938年至1940年,日军分队长冈元西藏和宋尾吉盛先后领兵30余名驻魏村。1942年,日军中队长吉池率二个分队60余名士兵分驻宋家村和西碉堡。日本鬼子在此,也常常到操场来操练。 1941年之后,还有汪伪自卫团驻扎魏村。1942年,伪“清乡”警察大队宋振皇部两个中队70余人就驻在南街。抗战胜利前,江苏省保安第四纵队张少华部路北第一行动大队钟六巴,也率130余人驻魏村。后来还有省保安纵队九大队席德全率一个中队,十四大队翁汝梁率一个中队,二十一大队徐文郁率一个中队驻魏村。期间还有国民党交通警察大队驻茧行、“镇波军”驻魏村十字街。这些兵也常常到这操场上来操练。这便是“操场”名称的由来。 至今,“操场”的名字还继续沿用,该地段的队名便叫“操场生产队”,现为操场村民小组。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