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舜河弯弯·第二章(5)

时间:2014-12-26 10:49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王益中
舜河弯弯(长篇历史小说)已由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网选刊连载第二章,内容为:延陵王领着苗虎、苗娘参观了一家以经营粮食为主的店铺。

延陵王带着苗虎、苗娘沿着护城河大道兜了一圈,仍然回到城门口。延陵王跳下马背,卫兵立刻将马牵了过去。苗虎、苗娘也跟着下了马,并将马匹交给了另外两个卫兵。三个人沿着龙城中央大街,缓缓向城里走去。这是一条用长江鹅卵石铺成的道路,宽约一丈;道路两旁,整整齐齐地种着两排香樟树。中央大街两侧,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几十栋茅草屋;茅草屋的大门,一律朝大街而开。这是一种当时比较流行的居家式店铺,一户人家一栋房子,房子周围有几亩乃至几十亩土地,边种地、边做生意;这里,既是业主生产、生活的地方,又是对外展示、以物易物的经营场所。业主把多余的生产、生活用品展示出来,供他人参观、选择、交换。客人看中自己需要的东西之后,就拿出自己多余的物品,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完成交换,实现交易,达到各自的目的。

延陵王领着苗虎、苗娘,首先参观了一家以经营粮食为主的店铺。这是一栋五开间的茅草屋,除了一个房间、一个灶间屋,其余三间都是粮食展示和交换场所。展出的粮食品种,既有当地出产的大米,包括粳米、籼米、糯米,其中有一种黑糯米,苗虎和苗娘都没有看见过;也有北方过来的小麦、元麦、大麦,成色都比较新,一看就知道是今年的新货。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杂粮,比如芝麻、黄豆、赤豆、绿豆、花生等等,品种还是蛮多的。苗虎想,现在秋粮还没有上市,店家居然还有那么多存粮,看起来延陵部落还是蛮殷实的。

接着,延陵王领苗虎、苗娘参观了一家以玉器、石器交易为主的店铺。一张硕大的独木台子上,右边是各种各样的玉佩、玉镯、玉戒指,至少上百件;左边是石斧、石锛、石刀,也有几十把。延陵王告诉苗虎、苗娘,延陵本地不产玉石,这些东西都是外地运过来的。

苗虎掏出那块虎符玉佩,问店家:“我这块玉佩,可以换你店里什么东西?”

店家一看,惊讶地说道:“客官,您这块玉佩是个宝贝,我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您交换。”

“如果我非要与你换呢?”

店家回答道:“我这里所有玉器、石器,加上这栋房子,以及房子周围的几十亩土地,可能还及不上您这块玉佩的价值。”

苗虎听了,哈哈一笑,得意得收起玉佩,出了大门。

在一家以丝绸及其丝织品交易为主的店铺里,苗娘看中了一块白色的丝绸围巾,啧啧称赞,爱不释手。

延陵王将店家拉到一边,轻声问道:“这块围巾,你想换什么东西?”

店家回答道:“我想换一只大号的陶罐,家里原来烧饭的一只破掉了。”

延陵王说:“你把这块围巾送给这位大小娘,等一会到我家里来拿一只陶罐。”

店家点点头,转身对苗娘说:“既然您喜欢,就拿去吧!”

苗娘左手捏着围巾,右手摸了半天,没有找到可以用来交换的物品,很不情愿的将围巾还给了店家。

“围巾送给你。”

“姆妈关照过我,不能随便接受人家的东西。”

延陵王插嘴道:“既然你喜欢,就留着做个纪念吧!算我送给你的,过后我与店家结账。”

“你送给我?”苗娘转脸问延陵王。

延陵王点点头。

苗娘高高兴兴地收下围巾,谢过店家,跟着延陵王出了门。

三个人沿着中央大街,边看边走,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延陵王加快脚步,来到第二道护城河旁,领着苗虎、苗娘,穿过独木船,径直朝内城走去。

内城的护城河,宽度与外城的护城河差不多;内城的城墙乃至整个地势则明显比外城高。站在内城城头,居高临下,外城就在脚下。因此,内城的护城河,看起来要比外城的护城河深了很多。苗虎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暗暗赞叹龙城的壮观、精致、易守、难攻,佩服龙城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他在心里盘算了许久,一个偌大的三苗部落,居然拿不出一个可以与龙城相媲美的城市。

延陵王将苗虎、苗娘直接送进龙城驿馆。

驿馆在内城的西南角,离延陵王王府约半里之遥,中间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自然隔断。驿馆占地面积七、八亩,由十二栋茅草屋组成。其中五栋贵宾房,五栋普通房,外加厨房、餐厅各一栋。延陵王给苗虎、苗娘各安排了一栋贵宾房。每栋贵宾房由三间茅草屋组成,靠东隔一个房间,其余两开间作为会客室。每个房间配有一张独木床,两张独木凳,一只陶罐便桶;床上铺一条牛皮床垫,放一只稗草籽枕头和一把蒲扇,挂一顶用丝编织而成的镂空蚊帐。会客室配有一张金丝楠木树根茶海,以及四张枣树独木凳。茶海上放一套紫砂茶具。这种配置,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高档了。苗虎、苗娘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三个人刚刚坐下,一个长相俊俏的侍女就进来问延陵王:“给客人上什么茶?”

延陵王问侍女:“你准备了什么茶?”

侍女回答道:“凉茶有竹叶茶、大麦茶;热茶有茅山青峰、南山寿眉。”

延陵王征求苗虎、苗娘的意见。

苗虎说:“天太热了,就来碗凉茶吧!”

侍女又问:“竹叶茶还是大麦茶?”

苗娘说:“竹叶茶我们那里也有,大麦茶从来没有喝过。”

延陵王对侍女说:“先来碗大麦茶,让客人尝尝。”

侍女转身拎来一只茶壶,一一给客人倒上。

苗虎迫不及待的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连声说:“痛快、痛快。”

苗娘端起茶杯,先看看颜色,再闻闻味道,然后张开小嘴,抿了一小口,感觉不错,才慢慢地喝了起来。

苗虎对侍女说:“再来一碗。”

于是,侍女又给苗虎倒了一碗,顺手也帮苗娘满上了。

苗娘指指大麦茶,问延陵王:“大麦茶是用什么原料泡的?”

延陵王告诉苗娘:“大麦茶的原料是大麦,就是刚才在店铺里看见的一种麦子;大麦是粮食,生长的江北;每年夏收之后,江北人就将大麦炒焦了,抓一把放在开水里,泡茶吃,不仅解渴、兑凉,而且味道也不错。我们这里也是去年才流行起来的,你如果喜欢,这次就带点回去尝尝。”延陵王示意侍女去拿一点炒焦的大麦过来。

“你们这里种大麦?”苗娘有点奇怪。

“没有。”延陵王告诉苗娘,“我们也是从江北买回来的。”

“既然你们也是买的,那就不好意思让你送了。”苗娘对苗虎说,“二阿哥,我们也到江北去买点回来。”

“妹妹喜欢的话,二阿哥帮你挑一担回来。”苗虎从小就对苗娘照顾有加,百依百顺。苗娘说小鸟好玩,苗虎就爬到树上去掏鸟巢。苗娘说鱼有趣,苗虎就跳到河里去捉鱼。

说话间,侍女已经将存放大麦的陶罐捧了过来。“延陵王,炒熟的就这么多了。”

苗娘摇摇手,连声说:“不用了”。

延陵王亲自端起陶罐,将大麦全部倒在侍女带来的一块包袱里,打成包包,放到苗娘的面前。“先泡了喝起来,让你二阿哥慢慢给你买。”

苗娘还在摇手说:“不要、不要”。

“不要说‘不要、不要’。延陵王一片心意,你就领了么!” 苗虎眯缝着小眼睛,笑嘻嘻的对苗娘说,“二阿哥派人到江北去买大麦,至少也得一、两个月时间。你的脾气我还不清楚,看见风就要雨;你还是先带回去,边吃边等么!”

延陵王叫侍女去厨房看看,夜饭准备好没有。侍女回话说,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客人过去了。

于是,延陵王领着苗虎、苗娘,出了房间,朝餐厅走去。路过厨房门口,苗娘看见厨师弯着腰,用毛竹筒在一个水洞里吊水;吊了一竹筒,又吊一竹筒,好像永远吊不完似的。苗娘好奇的停住脚步,等厨师走了之后,探头朝水洞里一看,水清澈见底;洞壁四周,打满了杉木桩,为了防止杉木桩向洞里倾斜,洞口用四根杉木棍横着支撑在杉木桩上。苗娘双手抓起绳子,将竹筒慢慢地往水洞里放;拎起来一看,竹筒还是空的;接着,又试了两次,还是没有吊到水。苗娘有点失望,苗虎接过竹筒,说“看二阿哥的”,结果吊了半天,也没有吊出水来。延陵王微微一笑,顺手接过竹筒,示范了一遍。苗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己一试,果然吊上来了满满的一竹筒水,碧波清,透心凉。

苗娘扭头问延陵王:“这个水洞叫什么名字?”

延陵王告诉苗娘:“这个水洞叫‘井’,是人工挖出来的,有两、三丈深,井里的水是地下冒出来的,干净、卫生,冬暖、夏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延陵的老百姓,很多人家都会挖一口井,烧饭、吃茶,包括洗衣裳,都是用的井水。”

“这个好耶!”苗娘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二阿哥,我们回去也挖井。”

延陵王告诉苗娘:“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挖井的,即使像我们延陵这样的江南水乡,好多地方也不适宜挖井;地下水有的是,但土质不行,挖着挖着,土就坍了,还压死过人呢!”

“哦!”苗娘自言自语道,“原来挖井也有讲究。”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