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礼嘉镇的贝庄村委,原来有个小村子,叫作婆罗门,这个村子早在明嘉靖年间就已存在,有近500年的历史了。 相传,该村早先不叫婆罗门,后来为村上的一位孝子而改。这位孝子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既当爹又当妈地把他拉扯大,并找媒婆给他娶了妻子。孝子对母亲十分孝顺,虽与妻结婚也有好几年了,但仍经常与母亲同室而居,母亲稍有病痛,便寸步不离,从请医抓药到熬汤灌喂必是一人完成,从来不要其他人帮衬。 有一天,其母被查出得了不治之症。这位孝子像是被当头狠狠敲了一棒,四处找郎中前来复诊,但都得到了相同的回答——得了此症,不出数月必死。孝子痛不欲生,天天精心照料母亲,晚上就和衣睡在母亲床上,日夜将老母抱在自己的怀里。后来,老母连大小便都失禁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孝子总是不离不弃,每每将老母身上擦拭得干干净净,左右邻居见了,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位孝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母竟然又奇迹般地活了半年,大家都说,这是孝子的爱母之心感动了上苍,上苍不忍心将其老母收走。 半年后,母亲的病情开始恶化,最后连汤水都喝不进了,瘦得皮包骨头,别人见了都觉得害怕,孝子依然每晚紧紧抱着老母而睡,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老母的身躯和心灵。一天夜里,老母终因病重,在孝子的怀里静静地离开了人世。第二天早晨醒来,孝子发现老母已死于自己的怀中,不禁悲恸万分,给母亲办了隆重的葬礼,又为母亲整整守了三年的孝。守孝期间,孝子天天到母亲坟前祭拜,大家听说后,都赞其家为“抱老母门”。天长日久,人们干脆将孝子所居之村呼之为“抱母门”。由于过去常武地区的百姓普遍信奉佛教,“抱母门”用当地方言读时,音似“婆罗门”(佛教中有“婆罗”一词),“抱母门”传至后代,便讹为了“婆罗门”。 婆罗门村原在礼嘉镇南约一里处,几年前,这里因工业发展需要被拆除,如今村址已改建成了工业园区,村民则多迁居到镇上的社区了,但婆罗门孝子的故事却一直影响着里人的道德观。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