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江南大儒”的常州文人钱名山,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多才多艺,是教育家,也是书画家。尤其是他的书法,更是盛名,既有颜真卿的雄深雅健、奇逸飞动,又有汉隶、北碑的苍劲朴茂,晚年又取怀素、王右军书法的神韵和情趣,使人看了,觉得是堂堂之陈,正正之旗。当年康有为看到钱名山的书幅,说:“除我之外,当世无与此公匹敌。”于右任也说:“名山老先生书法比我好。”张大千欢喜摹仿名山的字。徐悲鸿曾写信给名山先生的女婿谢玉岑,托他搜集名山的书法:“但求精品,不嫌其多。” 字写得好,名气又大,江南各地甚至全国好多地方的文人墨客和政府官员都以得到钱名山的书画为荣。因此,来请钱名山写字的人很多,他常常是应接不暇。钱家家境并不殷实,靠钱名山教书收入养家,但他主张字是不宜卖的。他说收了钱,就不能随意落笔,书写也相当拘束,很被动,字就写不好。后来,为了赈灾,他不得已而为之,卖字,收入的钱全部用于挽救灾民。只是有一条规矩,卖字可以不计较价格高低,但却很计较买主的品行,品行不好的人,不管他是谁,也不管愿出多少钱,一概拒绝。 1935年11月,河北东部22个县沦为日本控制区的“冀东事变”以后不久,钱名山接待了一个从天津远道而来的中年人,他带着一封信,信是钱名山当年在京城任刑部主事时的好友刘某写的,信中说要请名山写两副联语,其中一副要嵌入“亦农”,一副要嵌入“尚问”。 钱名山是个重情助友的人,好友有求,自然是义不容辞,他当即就答应了下来,让中年人明天上午来取联,带往天津。 当晚,钱名山铺纸磨墨,挥毫疾书,不一会,两副草书对联跃然纸上,每个字潇洒飘逸,带着一股风流倜傥的气韵。就在钱名山准备收起墨迹已干的书法作品时,霞青推门走了进来。 霞青是钱名山的姨表兄,清末曾任河南洛阳、商城县知县,民国初任财政部秘书、科长,返回老家后任阳湖县修志局副主任,与钱名山一样,也是个被民众津津乐道的人。霞青欣赏着联语,惊奇得直推眼镜:“表弟怎么给汉奸写起对子来了?” 钱名山吓了一跳,盯视着霞青的脸:“表兄,这个玩笑可是不敢开的哦!” 霞青认真起来:“怎么会呢?‘亦农’就是殷汝耕,‘尚问’就是池宋墨,二人都是‘冀东事变’后伪组织的要员。” “啊!”一向温良恭谦让的钱名山大动肝火,他愤怒地抓起写好的条幅对联,一把一把地撕了个粉碎,说着“我那朋友怎么能让我做这种不义的事呢”,还不解气,又将那对联碎片点着了火。 第二天早上,中年人来取联。钱名山厌恶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请回吧,这个对联我不会写。”中年人说:“润笔先生尽管开口!”钱名山说:“不是钱的问题!”说完,头也没回就走出了家门,越走越快。 天津来的中年人真是神通广大,搬出了武进县府。时近中午时,他再次来到钱家。这次他带来了县政府官员,拿出数百块银洋钱,坚持要钱名山写那两副嵌字联。钱名山断然拒绝。县政府官员态度蛮横地说:“那只好请先生到县府走一趟,去见见副县长了。”说完,就逼着钱名山出门。名山暗下决心:去也不画。但民不拗官,去了县府再说。 副县长与殷汝耕、池宋墨同在南京进行过培训,书信电话往来也多。听中年人讲了一夜间钱名山拒绝写字的事,就出面来,要杀杀钱名山的锐气。到了县府,副县长对钱名山不理不睬,钱名山也站立着不动不声响不施礼。副县长火冒三丈,说:“一个小百姓,在本官面前竟敢如此无礼,我买字给你钱,有何不可?今天到此,就由不得你了,你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现在就给我写。”说着让公务员把笔墨纸砚放到了台上。钱名山说:“本人的书法从不轻易给人!”县长拍了拍台子:“今天你到底是写还是不写?”“要不要字在你,写不写在我,耍嗲格威风,我见得多了,我就是不写。”副县长原以为一个草民,一吓就倒,谁知碰了一鼻子灰,就恼羞成怒起来:“如此说来你是真的不写了,看来你是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了!”钱名山义正辞严地:“不写就是不写,什么敬酒罚酒我都吃过,随你便!” 再说钱名山被县府来人带走后,他的学生们听说了,恐怕先生此去会有麻烦,赶紧分头去找地方乡坤和驻军的同学,请他们出面相助。大家听说有这种荒唐事,连忙赶往县府。 正与钱名山僵持着的副县长,见来了这么多有头有脸人,心中“格登”了一下,逼人写字,毕竟是瞎来腔,就结结巴巴地说:“本县是请钱先生来写字的,愿付重金,谁知先生坚不应允……” 众人扫了副县长一眼,问道:“有这样请人写字的吗?” 副县长摇摇手,一副官腔:“既然钱先生不愿意写,那就算了,请回吧!” 众人见钱名山没有受辱,好好的,也不想再与副县长理论,几个学生上前搀扶着先生出了县府。 出了县府,钱名山说:“天津好友啊,论小义,为兄丢友情不够义气;论大义,为兄要气节只能如此!舍小义取大义啊……” 铁骨铮铮,钱名山“舍小义取大义”断然拒绝为汉奸写对联的事情,在常州民间传为佳话。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