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孟河古城城的传说

时间:2022-05-09 10:06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让我们慢慢地来打开这座古城历史尘封的记忆,细细品味着这座古城神奇美丽的历史传说,可瞬间让你感受到这座古城历史文化的沉积与厚重。
     一个古镇,一座古城,记载着一方老百姓的回忆。悠悠千载,承载着几代人难忘的一段历史,有着诉不完的家国人文情怀,让我们慢慢地来打开这座古城历史尘封的记忆,细细品味着这座古城神奇美丽的历史传说,可瞬间让你感受到这座古城历史文化的沉积与厚重。
     据《武进县志》载:明嘉熙初(1237年)郡守何处信奏请朝廷,始于此地建孟渎寨,派兵丁205人驻守。明初(1368)设置了孟河古城堡。明代嘉靖年间,因倭寇经常从长江口入侵,至此骚扰,“自京口而下,唯河庄贼可深入,从大江入孟河,抵奔牛,赴府城(常州城)至便且易”,所以,河庄“益为滨江津要”,故明王朝派兵1500名,沙浆船50只与5艘驻此戍守,孟河营即由此始,并在河庄“造城设官建署”,“巡按尚维持疏请于孟河堡筑城,城周600余丈,高2丈多,城门者四、为水关者二,孟渎贯城中”。河庄从此也称名“孟城”了。
     孟河古城得名于孟河,曾是古代常州府一座有名的历史古城,西与镇江丹阳为邻。关于孟河名称来历传说很多,大体可归纳为4种说法:传说一:据史志载:“汉光武帝刘秀初曾宿井旁,梦民为之指途达江边,即位后就命开孟渎”;传说二:东晋名士孟嘉曾隐居于河旁,故其河名叫孟河;传说三:“唐元和中年,孟简浚导孟渎,溉田4000余顷,姑称之为孟河”等等。传说四:在“南宋时期﹙1127-1279﹚为防金兵逆江而上侵袭,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带领朝廷军民在此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城池﹙始名叫孟河城﹚,以抵御抗击南犯的金兵。”﹙据2009年11月14日,镇江丹阳市日报的丹阳纪事记载——一文《浴血江南》,镇江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符志成提供﹚。
     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有一股沿长江逆流而来的日本倭寇,后来,倭寇登岸后就一把火烧了孟河古城和孟河古城以西的西栖风山一带严庄七峰山房。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为抗击日本倭寇逆江侵扰,江苏巡抚尚维向朝廷奏明诉请,在长江要塞的军事重镇孟河重新建筑城堡,朝廷决定委派御史京官孙翊主持承办,历时3年多,于明嘉靖37年(1558)筑成;于此,“设官建署,专司防守”,仍叫孟河城。
     孟河古城早在明代嘉靖三十三年(l558)就是一座完整的江防城池。原孟河古城堡南北城墙长138丈(460多米),东西城墙各长82丈(270多米),呈长方形城堡,全长442丈(1450多米,即4华里多),墙高2丈余(7米多),墙厚1丈6尺6寸(5.53米)。全城设5座城门,通江门即东名门(意达长江)西门名达润门(意直达镇江)北门称翊京门(因孟河城墙系朝廷委派孙翊监造,而孙是京官故名之)大南门称定常门(意定安通常州)小南门称通信门(因门外有驿道)。城内有条玉带河穿城而过,直通老孟河入长江口岸,早晚都有潮夕流动。古城墙交汇处设有2个水关;南水关(金锁关)、北水关玉壶关(也称玉盘关),贯穿古城城内玉带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因而城墙上两个水关设有管制船只进出的关卡,在内城玉带河上航行的船只,可通过南北门木栅的水关吊桥后,直接通航至古城北门外的老孟河再入长江口岸。城墙四周围都有护城河,城门口都有吊桥,从而保护了孟河城内的安全。另外,在古城堡中段建有一座城皇庙,在南北大街的北段两西侧建了一幢鼓楼。
     整个古城墙是南北长,东西窄,城墙是砖石结构。城墙用的材料,石基石都是客地运来,砖是就地烧制。南北城墙两头各有设有木栅吊桥的水关桥,桥下可行船,桥上拾级而上通手推车,这元木栅的水上吊桥“城门”可定时启闭,放行过往城内玉带河船舟,载人与上下货物,或到古城内看病的客船等。城墙四周围全有护城河,出古城东门和南门在老孟河上架筑有石质门的丹凤桥和迎鸿桥,小南门护城河上的桥叫永丰桥,小南门外有一条七八十米长的小南街,既可与古城的小南门直接相联,还可通过小南门直达外面的驿道与固村巷村。
     孟河古城堡规模虽然不大,但结构严谨,是一座防御式城堡,古城墙上有箭垛,城门坚固厚实,5个城门上方都有城楼,古城墙上有马道,城外四周有护城河,内城河上有5座桥沟通东西,即南水关桥、德胜桥、太平桥、文武桥、北水关桥。古城内除有内城河是水源地外,还有马放沟、西林池等8个池塘和40余口古井等水源,保证了古城内居民及驻军饮水,还有一个大粮库,常年贮藏了大量粮食,保证了战争时代的生活用粮,孟河古城堡具有了防御式古城堡的所有特征。    
     后来,到了清朝期间又增设了都司衙门﹙相当现在常州军分区﹚清朝末年又设了长江水师,朝廷派官员有孟河营游击一员﹙从三品﹚都司二员﹙相当军分区司令员﹚守备一员﹙相当旅长﹚千总二员﹙相当团长﹚把总六员﹙相当营长﹚还派1600多名兵驻孟河营和沿江军事要塞。太平天国期间,曾派出几百名太平军,驻守孟河古城内长达3年又7个月的时间。民国初期,都司衙门被撤销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有民国保安88师辖一部在孟河古城内的关帝庙一带驻防,至1938年前,孟河古城内西林寺和城外的娘娘庙各驻有一个营的民国保安部队。1938年日军侵略者侵占孟河古城后,曾派一个中队的日军曾长期驻扎在孟河城的城皇庙与玉带河东费伯雄故居内。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有国民党张少华保安第四纵队的一个中队驻防北门外的财神庙内。新中国后,人民政府曾派一个营的工兵驻扎在孟河古城东的小黄山中。所以,孟河古城有一首诗“访孟河城迹,滨江古屯兵,东山对西山,两山夹一城。”这是当年人们为纪念这座古城抵御倭寇侵袭,特为古城人民留下的这首赞美的诗句。
     据当地老百姓反映和1986年出版《孟城乡志》记载,孟河古城的城墙砖,从1952年逐步开始拆至1958年古城墙已全部拆完。据说大部份城墙砖头是拆运到常州连江桥,炼钢铁时用于造炼钢铁的高炉,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年代,那时只要武进县政府一声令下,那些拆除城墙的人们就开始行动起来了,后经过日日夜夜连续拆除,人们将这些拆下来的城砖用小车推船运,浩浩荡荡的运往常州连江桥建高炉炼钢铁了。常州在1958年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一股大炼钢铁的热潮,那时,国家将年产1700万吨钢的指标分解到各省各市,所以,常州必须大炼钢铁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建砌高炉又需要用大量的耐火砖,在那个建材物资匮乏的年代,孟河古城墙的城砖就成了建高炉最好的取代品,这巍巍雄壮的孟河古城墙也就成了大炼钢铁的牺牲品。一些被拆掉古城墙的残壁还遗留下来少部分小城砖,被当地生产队建了仓库,还有一些被当地农民拉回家去,垒羊窝,砌猪圈,更有一些社员把它作为造小房子的材料,这就是葬送了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从而彻底毁掉了孟河古城墙的历史。古城墙的基石是在1974年11月,疏浚老孟河和新开向阳河时拆毁掉了。孟河古城仅留下定常门处的遗址,仅有30多米长的遗存——定常门口的一段古城墙就在费伯雄故居的南边。现在原址复建了一段古城墙和定常门,但规模比原来的小多了。
     当年曾经辉煌的孟河古城墙抵御了一次次外族倭寇的入侵,当时的孟河人民以死捍卫了华夏民族的尊严。数百年后,当时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已经荡然无存,唯一留下的是这段古城墙的遗址。孟河古城墙的消失既割断了老一辈人对历史文化记忆的锁链,也失去了现代人寻找查考史实历史传统文化记忆的痕迹,更是永远抹去了一个民族历史的文脉、文韵与文化的记印。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