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政协保护近代工商业遗存
时间:2025-09-13 12:02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
临清会馆等近代工商业遗存能保护下来首先要归功于时任常州市政协秘书长刘醒铭的努力,其次要感谢常州市政协文史委全体委员的呼吁。

拆除中的临清会馆

抢救下的临清会馆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临清会馆等近代工商业遗存能保护下来首先要归功于时任常州市政协秘书长刘醒铭的努力,其次要感谢常州市政协文史委全体委员的呼吁。
作为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的名城常州,曾经留下了许多近代工商业遗存,她是常州近代历史的见证、当年经济发展的缩影。2002—2006年的城市大改造,许多有价值的历史遗存被拆除,包括新毅毛纺厂旧址、成余面粉厂旧址、大成一厂民国老车间、“天友来”店旧址等近代工商业遗存也一一灰飞烟灭。
作为与常州木业发展有关的标志性古建筑——临清会馆,因为要建造青山湾住宅区,也赫然出现在拆除名单之上。
临清会馆位于青山路154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是一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坐东朝西,主体建筑由西面临原青山路的主楼、北面的厢楼和东面的后楼组成,各楼相互连接,平面略呈凹字形,南边另有一些附属建筑,使中间形成一个较大的院落。各楼均二层,面阔五间,进深则深浅不一,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8平方米。主楼为回形转楼,前后三进,左右楼道相接,楼中上层回廊木制栏杆,气势端庄,东面临街砖雕大门和西面临街石库大门的门楣上镶嵌有砖雕楷书“临清木业公所”六字。楼房向内面的门窗构筑,均具西洋风格。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常州以豆、木、钱、典为四大经济支柱,其中以木业最盛,各地商帮云集,贸易繁盛,故商务公馆、行业公所、牙行坐馆应运而生,一度成为常州的一大人文景观。
常州的运河之水源于长江,含有泥沙的江水灌入河道,使河水浑浊,流经常州至无锡洛社时水才逐渐澄清。而据木业人士介绍,木材浸入清水,木质易黯黑,日久易生苔,而含沙浑水却有利于木材防护,可保持木材皮色黄亮,材质不变。因此,从明代中叶起,各地特别是江西木商纷纷向常州一带贩运木材。昔日,运河之中串连500余米长的排木筏队经常可见,木筏由东向西逆水而行的情景非常壮观。而连绵数里泊停于西门外米市河以西到新闸间一带河岸畔的木筏群,则构成了常州经济繁荣的独特风景线,使常州成为江南木材市场的集散中心。
“临清木业公所”,亦称“临清会馆”。“临清”为江西省临江府和清江县的简称。临清会馆建成后,随着交易的兴隆,1921年曾在会馆对面建有新的公所,作为木商办公、膳食和家属休息的临时公馆。
沧海桑田,各帮木商在常州建立的会馆,最后仅有“临清木业公所”一处遗址,而这处近代工商业遗存却快保不住了。
得知拆迁方案后,我心急万分,分别去常州市文管办和常州市政协反映情况。时任常州市政协秘书长的刘醒铭相当重视,他一方面组织常州市政协文史委委员们现场踏勘,让我作讲解;另一方面让我参与执笔政协提案,要求相关部门在城市改造中,保护好近代工商业遗存。
当委员们来到临清会馆,现场可谓惨不忍睹,墙上写着大大的“拆”字,部分屋顶被掀,东边院门上“临清木业公所”六字砖雕不知去向,周围堆满了拆迁的建筑垃圾,两边大门被垃圾堵住,根本没办法进去。
见此情景,蒋英慧、钱月航等委员纷纷表态,近代民族工商业鼎盛时期存留下来的遗存,应该进行保护和利用,可以改建成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博物馆。翌年,以常文史名义在《常州日报》刊发《保护工业“老古董”开始行动》一文。
2007年7月,一份长达19页的政协调研报告送到了时任中共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和副书记邹宏国的面前,两位市领导进行了批示。最终,临清会馆、大成一厂旧址、大成二厂旧址、大成三厂旧址、恒源畅厂旧址等近代工商业遗存被保护下来,先后被公布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临清会馆一楼设立了常州木业史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文/包立本
(责任编辑:DY)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