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文史研究 >

南朝儒释道之争(2)

时间:2011-06-05 13:2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夷夏之争。道教在东汉末年因黄巾起义失败遭到打击后,经过魏晋以来200多年到南北朝时期,迎来了道教史上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朝道教,经过葛洪、

        夷夏之争。道教在东汉末年因黄巾起义失败遭到打击后,经过魏晋以来200多年到南北朝时期,迎来了道教史上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朝道教,经过葛洪、陆静修、陶弘景的改造,取得上层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时期,道教的教团组织、教仪、教规、经典整理、造作都已初具规模。但比起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则落后了若干年。南朝刘宋历代君主,自文帝以后大都信佛,建寺造像,代所不绝。这与蓬勃发展的道教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导致了南朝儒、佛、道的又一次斗争高潮。这次斗争,导火线是顾欢的《夷夏论》。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人,父祖皆为农夫,而顾欢自幼好学,习儒家经典,好黄老之学,通解阴阳书。顾欢《夷夏论》开篇即说明中国自三皇五帝以来,只有周孔儒学和老庄道教,而无佛教。指责佛教出于“夷”俗,与中夏的礼教有高低的不同。他认为道为中华正教,佛为西夷异法。他说:“端委缙绅,诸华之容;剪发旷衣,群夷之服。擎忌罄折,侯甸之恭;狐蹲狗踞,荒流之肃。棺殡榔葬,中夏之风;火焚水沉,西戎之俗。全形守礼,继善之教;毁貌易性,绝恶之学。”所以,顾欢反对丢弃华夏的礼俗教化去效西戎的夷法,认为堂堂华夏之邦不应“述效”出蛮荒的戎法。他对当时中国人信仰佛教提出了严厉的责难。在论及二教异同时,他认为道优于佛,认为中国只能传播道教,不可传播佛教。他说:“寻圣道虽同,而法有左右……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但无生之教赊,无死之化切;切法可以进谦弱,赊法可以退夸强。佛教文而博,道教质而精。精非粗人所信,博非精人所能,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抑则明者独进,引则昧者进前。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幽则妙门难见,显而正路易遵。此二法之辩也。圣匠无心,方圆有体,器既殊用,教亦易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精进。佛迹光大,宜以化佛;道迹密微,利用为己。优劣之分,大略在兹。”(同上)顾欢站在儒家“尊王攘夷”,种族歧视的立场,用刻薄的语言侮辱佛教。故《夷夏论》一出,立即遭到佛僧和佛教徒的强烈反对,纷纷写文章贬斥道教,推崇佛教。南朝宋司徒袁粲,假托道人通公著文反驳顾欢。他指出佛祖诞降在老子之先,并非老子入西域教化后才有佛教。袁粲认为,儒、道二教与佛教有着根本的区别,一为人世,二为出世。道教追求成仙,却难免老死;佛教追求泥洹灭度,却能脱离死生,湛然常存。所以,佛优于道。至于风俗礼仪的不同,袁粲指出:佛教在中国传播,并不强求完全遵行西方风俗:“变本从道,不遵彼俗,俗风自殊,无患其乱。”其他佛教徒也纷纷发表议论,反驳顾欢。据《弘明集》载,有明僧绍的《正二教论》、朱昭之的《难夷夏论》、朱广之的《谘夷夏论》、释惠通的《驳夷夏论》、释僧愍的《戎华论》等等。
       “神灭论”之争。宋文帝元嘉十年释慧琳的《黑白论》发表后,何承天与宗炳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他们的论争已超出了因果报应的范围,而涉及到佛教的根本问题——神不灭问题。宗炳,南朝宋著名画家,他写《明佛论》公开打出佛教神不灭的主张。他说:“天地有灵,精神不灭,……神不可灭,所灭者身。”又说:“若资形以造,随形以灭,则以形为本,何妙以言乎!”(《弘明集》卷二宗炳《明佛论》)何承天作《达性论》驳斥宗炳的观点:“生必有死,形毖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神不灭论是佛学的理论基石,佛教的因果报应、三世轮回、天堂地狱等都是建立在这块基石上的。故神不灭论遭到批驳,佛教徒必然竭力为之辩护。何承天《达性论》一出,颜延之作《释达性论》、僧含作《神不灭论》予以反驳。刘宋的神灭论之争,是齐、梁时代更为激烈的神灭论之争的前奏。
        齐梁时代,佛教益盛。《南史·郭祖琛传》记载:“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与非法养女皆罗纨。其蠹俗份法,抑由于此。”
        齐梁佛教之所以如此泛滥流行,是由于朝廷的提倡。齐竞陵王萧子良常在西邸设斋,大会众僧。大小朝臣闻风而动,纷纷焚香诵经,独有范缜“盛称无佛”。反对“因果报应”和“神不灭论”。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