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文史研究 >

西营刘氏:望族的近代化

时间:2014-01-05 09:58来源:未知 作者:叶舟
古代人讲究叶落归根,安土重迁,就算被迫背井离乡,也很少会有一个家族的大规模迁移。

武进西营刘氏家谱

《西营刘氏旅沪通讯录》现藏于上海档案馆

      古代人讲究叶落归根,安土重迁,就算被迫背井离乡,也很少会有一个家族的大规模迁移。
 
  常州著名的望族——西营刘氏家族便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一族人,或是做官,或是经商,足迹倒是遍及全国各省,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总是散落四方,除了每年春秋祭祖扫墓,很多人会从各地返回家乡之外,在其它情况下会同时在外地聚集很多族人,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近代的上海却成为原来聚居在乡村和非中心城市的宗族成员的主要移居地。这些大量人口的移入外地,加之上海的西式生活和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所带来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和宗法观念必然会带来极大的冲击。
 
  但同时,在陌生的都市中,移民生存仍然需要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血缘、地缘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宗族认同、家乡认同仍是他们之间的重要纽带。这就使得当时在上海的常州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下面我便以武进西营刘氏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对常州的宗族群体迁居上海的模式作一个介绍。
 
  一、名门望族的历史
 
  西营刘氏自称远祖出自西汉彭城,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第十九世刘真和侄子刘洪随汤和统兵下江南。次年攻克常州后,刘真统兵驻防常州西营,后世子孙世代居住在常州西营,遂称“西营刘氏”,刘真便成为刘氏宗族迁常始祖。第二世刘敬有一子刘俊,刘俊生四子刘敏、刘能、刘永童和刘永纪,刘氏宗族后世以这四子为四房逐渐繁衍,尤以长房刘敏、三房刘永童后代子孙最为众多。长房刘敏第四子刘璠的儿子刘崟,本为刘氏宗族的外甥,姓张,从小在刘家长大,后留在刘家改姓刘。值得注意的是,和当时普通家族不同,名门望族反而很少会攀附名人为祖先,刘崟的后代便从来没有避讳自己的祖先姓张,另外比如说清代常州著名学者李兆洛本姓王,是祖先被李氏领养方才改姓,历来都想认祖归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以偿,成为一个难解的心结。这种情况在当时也并非个别现象,当时著名学者文廷式就曾举例说,本朝有很多世家大族其实并非本姓者,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海宁之陈氏,本来姓高,钱塘许姓本来姓沈,合肥李鸿章则原本姓许。
 
  刘崟之后繁衍至第十世刘履旋,成为宗族发展的一个分界点。刘履旋生有五子:刘维祺、刘维烈、刘维宁、刘维章、刘维熊,五人的后世子孙均人脉兴盛,人才辈出,举业为宗族之最。其中著名的美术大师刘海粟便是刘履旋的二子刘维烈的后代,清代大学士、博学鸿词科第一名刘纶及其孙常州学派代表,今文经学集大成者刘逢禄则是刘维宁后代。此外,三房刘永童的后代也不乏通过科举考试为官的子孙。如官至大学士的刘於义以及会元刘嗣绾等均为三房后代。此房后人刘度来联合宗族各房子孙扩建了宗族祠堂,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宗族义庄,用以尊祖敬宗收族。成为常州义庄的典型代表,后来盛宣怀建留园义庄和拙园义庄,便是遵照刘氏义庄的相关规章建立起来。
 
  西营刘氏早期定居模式可以做如下简单概括,即外地人员异地为官,在城中定居,并建立全新的宗族组织,形成一种完全的城居宗族模式,而与之前的宗族关系基本切断。实际上,这一模式其实与一般的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模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只不过是从A地的乡村迁居至B地的城市而已,仍然没有彻底摆脱乡土的羁绊。但既使这样,近代以前这种迁居模式也并不常见。到了近代,西营刘氏迁居模式发生了新的改变,大量的开始从常州迁居至上海,这一迁居行为在抗战期间达到了顶峰。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