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别称“龙城”,现存与龙有关的地名据统计有300多个,如青龙、白龙庵、化龙巷、龙城里、石龙嘴、卧龙湾、龙船浜、龙城书院,以及乾隆皇帝题有“龙城象教”匾额的天宁寺等等。 其中,乌龙庵是常州古地名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巷内原有大片具有江南风韵的古建筑。这里不仅有中西合璧的大陆饭店,历史上,这里还曾走出过100多位名人。有人说,这里就是常州人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生活了30年,他专门为它写了一本书
“我在乌龙庵生活了30多年,经历了许许多多事情,听闻了许许多多传奇,也结交了许许多多朋友,为何不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呢?”去年,乌龙庵老居民、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主席、常州市名人研究会主席包立本出了本书—《闲话乌龙庵》,在常州文化圈引起不小的动静,并掀起乌龙庵“回忆潮”。包立本从小居住在化龙巷畔乌龙庵内,直至2007年乌龙庵街区拆迁。2012年,京城豪苑小区造好,他又住回新的“乌龙庵”。 去年春节,他在各微信群里,看到众多朋友都在发与龙有关的文章、讯息,一下引起他的无限遐思。 “我想,我在乌龙庵生活了30多年,经历了许许多多事情,听闻了许许多多传奇,也结交了许许多多朋友,为何不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呢?” 于是,在春节假期,我开始着动笔,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下10多万字,内容都是与乌龙庵有关的人、事、物。去年8月,《闲话乌龙庵》正式出版。 台湾作家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序言里面曾经这么写道:“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这是对于故土的情怀,更是对于过往云烟的致敬。 “林海音的记忆留在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古城北京。同样,我们又何尝可以忘记曾经的古城常州、常州老城厢的乌龙庵?” 老地名曾消失8年,后被列为“历史地名保护” “曾经,乌龙庵是常州城内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街区,在常州历史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包立本介绍,广义的乌龙庵地区,东到化龙巷,西至北大街,北起东横街,南为局前街,包括西公廨、善庆里、沙家弄、陆家弄、俞家弄、费家弄、花椒弄、双贤里、劳动里、木桥头、龚家弄等十多条里弄。 “小时候的乌龙庵仿佛是座江南老宅的博物馆。老宅的建筑风格和建造时代各异,白墙黛瓦、庭院深深、古巷纵横,马头墙、观音兜、古井、古树组成了一幅绝妙的老常州风景画,让人流连忘返。” 资料记载,自明清以来,乌龙庵一直是武进县衙署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中共常州市委和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老市政府的平房会议室就是原乌龙庵大殿。现在的行政区划属于钟楼区荷花池街道北大街社区。 2007年,因为城市改造,老的乌龙庵街巷变身现代化街区。 据包立本介绍,在2007年之后,“乌龙庵”地名曾消失了8年。后来,这条路还曾被弄混,命名为了“大成路”。最终,经过包立本、薛焕炳等专家的倡议、相关部门的大力协调下,‘乌龙庵’最终复名成功。2021年,乌龙庵树立了“常州市历史地名保护”碑,2023年,乌龙庵被列入第二批常州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的大陆饭店曾住过众多名流,留下许多逸闻趣事
“历史上,这里有很多老建筑。后来,随着城市化改造,这里仅剩大陆饭店这一老建筑。”包立本所说的大陆饭店旧址位于乌龙庵2号,是中西风格结合的民国时期建筑,建于1916年。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西侧为楼房,东侧为厢房。 上世纪初初期,西洋的影响已渗透至常州地区,而常州的旅馆还大都是老式木结构房屋,多由清末的栈房改造而成,显得陈旧而落后。 当时,社会各方面都“维新”,大陆饭店等新式的旅馆也应运而生。大陆饭店是常州第一家用“饭店”来命名的现代化旅馆。 据大陆饭店原职员邹维城、金雪品等相关人员回忆,大陆饭店为江阴的盐商金泽初所建,建造时聘请国外的设计师设计。 大陆饭店落成后,参照上海外滩国际饭店的经营模式。由于位置优越、装饰新潮、管理先进,大陆饭店很快成为常州地区最受欢迎的高档旅馆,许多尊贵客人将其列为入住的首选。 据后来人回忆,徐志摩、陆小曼、梅兰芳、赵子敬、钱化佛、吴我尊、张肖伧、汤定之、吴青霞、赵丹、周璇、上官云珠等各界名流都曾下榻于此,并留下许多逸闻趣事。 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曾在此居住,大陆饭店也曾是情报交换的秘密场所。解放初期,由于经营困难,大陆饭店停业报歇,后作为常州市政府的宿舍使用。2012年至2013年,大陆饭店进行了整体修缮,复建了东侧厢房。 2013年4月,大陆饭店旧址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100多位名人从这里走出
“乌龙庵是人文荟萃之地,曾经在这里成长和生活的名人有很多。”包立本专门统计过乌龙庵的名人,他说,历史上,有100多位名人从这里走出。其中,著名的有蒋维乔、蒋君稼、孟森、孟宪承、孟宪民、赵燏黄、俞云阶、包健翔、朱普生等名人。蒋维乔是常州教育会、演说会创立人之一。1902年,蒋维乔加入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国教育会,并与章太炎创办爱国学社,同教国文。1904年,他与张元济、高梦旦合编《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任东南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苏南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副主席。 蒋君稼是上世纪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剧坛,与朱琴心、林钧甫、臧岚光并称当时京剧票界“四大名旦”,曾与梅兰芳多次同台演出。据《武进县志》载:蒋君稼与梅兰芳、溥西园等时相交往,有“青衣祭酒”之誉。 孟森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孟宪承是教育家。在众多名人中,与包立本最有渊源的孟宪民了,他是包立本太婆的亲弟弟、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包立本回忆,以前,乌龙庵除了有孟宪民故居(出生地)外,还有孟氏读书楼,就是孟宪民的读书楼。楼有三层,都是木质结构。2007年,该读书楼和故居(出生地)被拆迁时,包立本还特意留影拍照。 “以前,乌龙庵的里弄巷子很多,一条巷就是一段故事,一条弄就是一段历史。乌龙巷地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保护老地名,就是保留常州一段珍贵历史和记忆。”包立本说。文/吕洪涛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