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文史研究 >

只有到过这条街,才算来了常州城!

时间:2025-04-08 13:52来源:常州日报 作者:吕洪涛
局前街自古繁华,一直被视为常州老城区的中心。过去,郊县四邻八乡的农民,只有来到这里了,才算是真正的“上城”了。
 
老县巷,今天成为局前街的西段


    局前街自古繁华,一直被视为常州老城区的中心。过去,郊县四邻八乡的农民,只有来到这里了,才算是真正的“上城”了。
 
这里既是“制造街”
又是“千载读书地”
 
     “自古以来,这里的标签就是常州老城区的中心。”包立本是局前街附近的老居民,现在仍居住在局前街上的京城豪苑小区。在他心目中,局前街不仅是“制造街”,还是“千载读书地”。
     之所以被视为“制造街”,和历史上该街巷的形成过程有关。
     历史资料记载,明初,晋陵县治旧基曾在此设杂造局,此街又在杂造局前,故名。
     据钟楼区民政局编著的《毓秀钟楼地名考》介绍,此街旧时由三条街组成:西段为县横街(县巷),中段为局前街,东段为北后街。和平路至迎春桥为东段,化龙巷至北大街为西段,迎春桥至化龙巷为中段。该街巷全长约1070米。
     《武进阳湖县志》载:明隆庆六年(1572),常州知府施观民利用晋陵县旧治先后创办杂造局和龙城书院。杂造局为明代常州所属五县制造缎匹箭技之所,车马过往频繁,人员进出较多,杂造局前形成重要的街道。
     而“千载读书地”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历史上局前街曾经有过许多图书出版机构书坊、书局,比如:乐善堂、新群书社、大民书店、生活书店等;另一方面,就是这里有局前街小学以及它的前身龙城书院。
     龙城书院创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为常州著名书院。万历初张居正废天下书院,知府欧阳东风改建为先贤祠,恢复讲学。清洪亮吉、黄仲则等均从学于此,时称“与东林并不朽”。
     明代薛应旂《龙城书院记》载:“郡守施观民至,养士治民,勤于课试,于是抚按、提学诸公咸属侯为兴复之举。侯用卜地于府治东南旧晋陵、县废址筑焉。”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刘树屏与地方教育界有识之士将龙城书院改为常州致用学舍。光绪二十八年(1902),又将致用学舍改为武阳公立小学(今局前街小学),是常州最早推广新式教育的学校。
     1950年10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小学以所在地名为校名”的指示,学校改名为常州市公立局前街小学,后改为局前街小学。袁晓园、屠孝实、刘靖基、钱听涛、沈烈初、臧克茂、郑厚植等众多知名校友从这里走出。
     值得一提的是,包立本的太爷爷、爷爷、爸爸、弟弟、女儿、侄子五代六人都是从局前街小学毕业的。“所以,我们一家对局前街以及局前街小学有很深的感情。”包立本说。

以前四邻八乡上城
是以到局前街为标准的

     “其实,局前街不仅是常州老城区的中心,还曾是常州政治中心,因为常州市人民政府和武进、阳湖县治都曾设于此街。过去象征民生之本的社稷坛以及风雨坛等,也曾设立于此。”包立本介绍,在常州市人民政府旧址上建造了京城豪苑小区,门牌号180号被保留了下来。
     资料记载,唐宋时尚无局前街,街区所址是一片繁华地。它西傍玉带河环绕的内子城,东临五色缤纷的迎春门,区域内既有州县府治的“都税务”“赡军务”“都酒务”“合同场”等重要部门机构,也有“如春楼”“花月楼”之类的娱乐场所。
     长期以来,以局前街为中心孵化出一个包括南、北大街,前、后北岸,旧“浮桥”、惠民桥、青山桥、斗巷在内的城区商贸、文化圈。每逢四季农事、过年过节或者庙会集市,这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雅俗共赏、蔚然成风。
     “过去,常州郊县四邻八乡的农民上城,是以到局前街为准的。”包立本介绍,天宝剧团创始人杨天笑,早年在方言滑稽戏里塑造过一位“陈奂生”式的人物,每每以自己曾到过县府门前的局前街向乡邻炫耀,主人公的个性化语言“哇!勿局噻!(常州方言,意为“嗨!你可真算是没见识过局前街的乡巴佬了!”)”成为演出中屡屡出彩的经典噱头。

连接老街巷,古迹多
这里是鲜活的历史篇章
 
     局前街相连接的巷弄较多,北侧有鹤园弄、顾家弄、周家弄、药王庙弄、兴贤巷、娑罗巷、仓弄。南向西端有小河沿、铁拐弄(通嘉乐弄)、成全巷、毕家弄、毛家弄、唐家湾、迎春桥、洗马桥、县学街(北后街)、坡园弄(通斜桥巷)、斜桥巷、小北门直街(中山门、和平路)至玉梅桥。
     “林林总总的里弄小巷,蕴藏着世世代代多少家庭悲欢离合、兴衰荣辱的故事。一些名门望族、世家大姓如盛氏、庄氏、钱氏、杨氏、吴氏、屠氏……都能在这里追寻到自家的根系。”包立本说。
     从现在的化龙巷向东一段不长的距离内,有文字记载的古建筑就有先贤祠、龙城书院、杨伦故居、先贤卜子祠、营田庙、太平天国护王府、阳湖县衙等近十处。现在,只有少数几处古迹尚存。
据市文保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局前街上的文保单位包括市级文保单位龙城书院遗址、省级文保单位护王府遗址、省级文保单位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市级文保单位局前街明式楠木厅。
     这些文保单位中,局前街明式楠木厅很少被人提及。该楠木厅位于局前街前后北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建筑现仅存一进,坐北朝南,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
     据市文保中心陈磊介绍,局前街楠木厅系清代著名文学家杨伦故居(九柏山房)。杨伦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曾任广西荔浦县知县。晚年主讲江汉书院,门下弟子多众多。
     史料记载,杨伦曾在龙城书院求学,以诗文著称,与孙星衍、洪亮吉、黄景仁、赵怀玉、徐书受、吕星垣时作文会,唱酬无间,一时号为“毗陵七子”。
     “探寻被岁月尘封的故事,感受历史的温度与韵味。局前街见证了常州老城区的发展变迁,是一页鲜活的历史篇章。”陈磊说。文/吕洪涛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