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引的是陆继辂与张惠言论词的一席话,陆继辂接受张惠言以“意”为主的观点。所谓“意”,关键在于个人生命情感的投入。他说自己的创作是“凡哀乐之难遣,悉有托有篇”。(《丙子祭诗文》)他认为只要文学成为“人至于忧愁幽思不得已而托之”的载体,(《五真阁吟稿序》),那么,这样的文学作品就有感人的力量,就有真正的价值。相反,不能感人的作品,就没有生命。词是这样,文是这样,诗也是这样。“彼唐以来所传之诗,盖数十万计矣,其读之而漠然无所感于心者,犹之乎弗传也。”(《刘海树诗集序》) 陆继辂的创作,实践了他重“意”的审美原则。他传世的160余篇散文作品,以精深意切、风清骨峻为特色。宋翔凤在《崇百药斋三集序》中评述陆继辂的文章是“平昔之蕴积,偶察托于词章尔”,“所谓不得已之言,尤足以传也。”陆继辂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对人生、对生活有极为真诚的态度,其个人根基于生活的“忧愁幽思”得以抒发。 陆继辂对友情、亲情的咏叹是他的散文情感内容中最为感人的部分。他为同乡挚友恽敬、刘嗣绾、庄珍、方彦闻、杨鼎高、庄曾仪等写的墓志铭,笔端凝注了沉痛的哀思。而《亡女君素画像记》、《殇冢碣》、《祭黄氏六姊文》、《五真阁吟稿序》、《快雪时睛室记》、《老仆丁荣哀辞》等文,则其亲子之情、夫妇之爱、主仆之义溢于言表。其中,为其妻钱惠尊的诗集《五真阁吟稿》所作的序,是他“情深意切”的代表作,写出了他们夫妇的志趣相投、风雨共济的伉俪情深。陆继辂运思之际,常常带着感情,因而其议论显得热切激愤,感慨横生,相当富于艺术性。 陆继辂写作时间较长,作品数量较丰,并保持了相当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份值得珍视的艺术遗产。他也因此成为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的骨干,成为清代常州继黄仲则之后又一个“似李白”的卓有成就的诗人。(朱达明 朱剑虹)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