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引1997年3月10日收到的高晓声的信,如下。 冯士彦老师: 我刚从常州回来,就看到了你的信,十分抱歉,到了常州又不曾能来看你,实在是太忙,头绪太多了一点。 贵州的书已经收到了。没有及时告(诉)你,让你挂念了好久。你妹妹和妹夫,也已经来看过我,还送我团子吃。 你的文章《锁的迷惘》写得很好。最后一节“因为……”到结束,把文章的意思弄浅了,可以改一改。那位小姑娘的想法只是一种想法,你不要让她替大家想,要引导大家自己去想。你的文章一直引导读者去想的,结果到了最后却替读者想明白了,可惜! 要说讲文学的事,可以做,但是目前没有时间,过两个月再考虑。大家说说,我也说说,随便些。 再说那个×××,很可怜的,可是我毫无办法帮助她解决调动的事。真抱歉,看着她也只好不管,现在不知道哪儿去了。天下虽大,有时没有人的身体大。 匆匆,祝好! 高晓声 1997.3.5. 我的杂文《锁的迷惘》,发表在《解放日报》,被《杂文选刊》转载。我没有能力依照高晓声的指导修改,除非由他动手替我修改。他一说,我就做到,学生就赶上老师了。天下无此容易事。学艺,领悟了师训,还需自身磨练。信尾提及一位女记者,恻隐莫助,只能感慨。(文/冯士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