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我与恩师阿甲(2)

时间:2014-12-23 11:03来源:未知 作者:汪润生
阿老曾经说过:《红灯记》和其他优秀作品一样,并非完美无缺,无懈可击。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好据我的理解,可能是他对《红灯记》分幕制的场景处

  阿老曾经说过:“《红灯记》和其他优秀作品一样,并非完美无缺,无懈可击。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好……”据我的理解,可能是他对《红灯记》分幕制的场景处理、“四堵墙”的舞台格局,限制了中国戏曲的舞台时空自由及“大写意”特点的发挥等尚不满意。这次我便有意借此难得的实践机会,大胆谨慎地对某些舞台处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改动。

  在舞台美术方面,天幕采用了“空黑”处理:以一道黑丝绒幕替代了道道网景。根据剧情的变化,每一幕在不同的部位露出天幕投影大小不等的部分空间,宛如一幅幅大小不等、宽窄不一的国画凌空悬挂,既寓意“长夜难眠赤县天”的历史背景,同时也交代了当年东三省遭受日寇践踏的情境,又给观众一种深邃空灵的美感。

  我对某些场景也作了适度的改变。第八场“刑场斗争”,把幕前的景片全部去掉,让鸠山和李奶奶的对话放在局部的光区内完成。鸠山最后的台词“把李玉和带到那儿去”改成“把李玉和带到这儿来”。删去了一场不是幕外的幕外戏,使全剧11场戏更加完整统一。

  此外,我还对第5场“痛说革命家史”中异姓三代的亲密气氛等表演作了不同程度的处理。

  我的这些改动虽无明显痕迹,观众也都能够接受,但在改动之前,也未经老师认可,心中难免忐忑。我写了一份导演工作的总结寄到北京,希望得到老人家的批评和谅解。老师在百忙中给我回了一封短信,说:“你排《红灯记》的导演总结,我已看过,可以发表。”他又说:“至今还未见有人对《红灯记》有所改动,你有独立见解,改了几个地方,我很高兴!以后争取多排戏,多写点东西。”此后不久,我的导演总结便以《贵在知其所以然》为题刊登在《中国戏剧》1992年第九期上。过去,梨园行的老先生教会了学生玩意儿是不允许随意改动的,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责罚,这是多年来一条不成文的戒律。未经老师许可而擅自改动经典作品,实为不敬之举。而阿甲老师对此不仅没有半点不悦,相反给予了褒奖,这充分体现了他老人家从不固步自封,允许别人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的博大胸襟。这使我感激由衷,铭记肺腑!

  相对而言,阿老的门徒,包括研究生并不是很多。我和陈少云均属从事表导演专业中后进山门的“关门弟子”。然而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生,还是从事表导演艺术实践的弟子,他老人家从来都是一视同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循循善诱,悉心教导,而不空挂虚名。多少年来,无论我去北京还是他回家乡,只要见面,绝大部分话题谈的都是艺术。只要谈到艺术,他老人家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情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几乎忘却了时间,常常要由师母提醒,才意犹未尽地下课用膳。对此,朱文相、逯兴才、赵万鹏、李春熹、王永敬等学长皆有同感、

  日月更替,斗转星移。阿甲恩师离开人世已经整整20周年。岁月虽已久远,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犹在眼前,令我等晚生后辈无限哀思到永远!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