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往事如烟 >

村 戏

时间:2017-02-05 10:49来源:未知 作者:何 人
感受着过大年家家户户喜盈盈的喜庆,让我念想起童年时新年头上看村戏的情景来。

      感受着过大年家家户户喜盈盈的喜庆,让我念想起童年时新年头上看村戏的情景来。

      乡村比较清闲的一段时间是过年前后的日子。每到年底,舅婆村上总有一些热心人,挨家挨户商量着凑钱请戏班子在大年初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来村里唱年戏。那个年代没有电视,也很少放露天电影,几乎没有文娱活动,因此,虽然家家穷,过年唱年戏每户人家或多或少还是愿意出一点钱的,新年头上看村戏便成了村上的“年俗”。

      确定了唱戏的日子,村里就早早把戏台搭好了。村戏一般是下午和晚上各演一场,上午的戏台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地,我们在戏台上尽情地吼叫,尽情地跳跃,疯玩到了极点。一吃过午饭,戏台前宽阔的场地就拥挤得水泄不通了。来看戏的,不仅有本村的,还有前后七村甚至方圆几十里的乡里乡亲。场地上站不下了,有人就骑到树杈上,也有人立在离戏台稍远的土墩墩上。头遍锣鼓“哐哐”敲响后,人群就安静下来。三通锣鼓敲过,有人点燃村戏开场的鞭炮,跟着“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和一浪响过一浪的锣鼓声,看戏的人的情绪也高涨起来。年戏一般唱的都是地方戏滩簧(常锡剧)《珍珠塔》《双推磨》《双珠凤》《玉蜻蜓》之类的传统剧目,这些都是乡亲们百看不厌的戏。随着剧情的深入,人们或喜或悲,或赞或骂,看到戏中人遭到冷遇,受到苦难时,那些婆婆妈妈婶婶娘娘们就会陪上几滴同情的眼泪。当唱戏人拎着一个小竹篮子向人们讨喜庆钱(小费)时,那些平时节俭的老人都会忍不住捐出用手帕包了一层又一层的零钱。

      有耐心看戏的多半是中老年人,孩子们只是来看热闹,我们像泥鳅一样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吵吵嚷嚷的常常讨来大人的责怪。玩烦了就钻出人群,围在一些小商贩四周,看摊头上我们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东西,也有孩子用压岁钱买些“鬼头壳子(脸谱)”“糖人人”“洋卵泡(气球)”之类的物品,在同伴中显摆一番。

      也有认真看戏的时候,因而就发现了戏台上的许多秘密。比如,我发现《珍珠塔》里扮小姐陈彩娥的是个男人,丫环耳朵上的红坠坠是两个小干红辣椒,官老爷嘴巴上的胡须是玉米须须,等等。那时我真稚气,想到这些唱戏的把大人骗得疯疯颠颠的就来气,便大声喊叫着说这是假的,那是假的。于是,引得我身边的不少人好一阵哄笑。哄笑中,有人用眼睛瞪我,有人呵斥我,也有人拨拉我。我全然不管,喊叫得更加起劲了。这时,舅舅不知怎么就来到了我身边,见我还在嚷嚷个不停,伸手就给我一个响亮的耳光,随后又揍了我几个屁股。我被打得稀里糊涂,自然就很是委屈地闭着眼睛嚎啕,直到舅婆挤了过来,骂了舅舅一通,我才张开眼来。后来,我才明白,挨舅舅打,是因为在那种场合点穿了秘密是会搅了人们的兴致的,乡里乡亲们快乐一阵在那个年代实在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

      村戏年年唱,唱到上个世纪90年代,虽说戏台还要临时搭,但灯光、布景、道具、服装……已经是绚丽多彩的现代化的了,村戏也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村戏现代化,自然是令人神往的,但也不知是怎么了,我很有点惆怅,那戏台上的干红辣椒、玉米须须,那一幅幅激动人心的情景,儿童时我那纯真,是多么美好的记忆呵!这些,也许再不会在生活中出现了,但我还傻里傻气地念想……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