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往事如烟 >

那年,那灯,那人

时间:2018-03-09 16:34来源:未知 作者:陈淑娟
“正月十五灯正新,满城灯火白如银。”穿越时光的隧道,撩起记忆的面纱,儿时元宵节幸福欢快的场景扑面而来,温暖又柔和,幸福又留恋。我童年时光的元宵印记中永远住着一个人!

     “正月十五灯正新,满城灯火白如银。”穿越时光的隧道,撩起记忆的面纱,儿时元宵节幸福欢快的场景扑面而来,温暖又柔和,幸福又留恋。我童年时光的元宵印记中永远住着一个人!

     爷爷是当地有名的篾匠,说起他,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要竖起大拇指,说他的竹凳、竹梯、蚕匾、竹席等做得精致且结实耐用,这些都是农户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需的竹制器具,时常供不应求。日常间,爷爷常在家里的堂屋内忙碌着,锯、削、刨、烧、拼……细长的竹篾在他手里上下翻飞,一只只蚕匾、一条条竹席在他手里成型,花纹活灵活现。长年累月的手工劳作,爷爷年过六旬就身形佝偻,额头满是皱纹,但眼睛总是放射着温和的光。在儿时的姐弟俩眼中,他心灵手巧,简直无所不能,风筝、兔子灯、马灯……样样都扎得栩栩如生。

     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元宵佳节闹花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物质生活相对匮乏,苦哈哈的人们最最巴望的是过年节。只有过年才有新衣穿,只有过年才有好吃的,忙碌的人们在此时才会真正地歇下来。初七初八,该走的亲戚都走得差不多了,家里的年菜也吃得所剩无几了,我和弟弟就开始闹着要扎灯。爷爷从一堆竹子的半成品堆里慢慢地直起腰,笃悠悠地从兜里掏出一支烟点燃,“吧嗒吧嗒”猛吸两口,再轻轻地吐出,似乎要把生活的重担全部卸下。一个一个烟圈晕开,慢慢地散去,他才眯缝着一只眼,笑脸盈盈地开了腔:“好,好,好!扎,扎,扎——”

     我和弟弟顿时雀跃起来,一左一右粘在了爷爷身旁,小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爷爷忙来忙去。“去,把钳子拿过来。”听到招呼,我们两个小家伙欢喜地跟什么似的,都争抢着跑去拿,没有抢到的那一个总会把小嘴噘得老高。爷爷并不言语,笑呵呵地在一旁看着我俩闹。直到其中一个弄哭了,他老人家急急地扔下手里的工具,一把抱起就哄。从我记事起,爷爷的疼爱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成了清苦的童年岁月里最大的慰藉。

     兔子灯做好后,即使还未到元宵节,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用绳拉着高高兴兴去游灯了。我俩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追,走在青砖铺就的巷子里。转过身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身后跟了一长溜小朋友。看着他们一个个流露出艳羡的眼神,我俩得意极了。爷爷把对孙辈的爱深深地扎进了那盏小小的兔子灯里,也深深地扎进了我俩的脑海里——朴实无华却又真挚热烈。

     时间煮雨,岁月蹉跎。如今一切都远去了,那年的元宵节,那些拉着灯笼满巷子追逐的日子不可复现,更无法复制,只有在记忆里重逢——那雪花、那灯笼、那巷子,还有那含饴弄孙的老爷爷。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