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不免回想起儿时在这个时候,不顾午间炎热,摘白乌枣解馋的往事。 小时候,我的老家村前有一条小河浜,小木桥旁有一棵白乌枣树,树龄在几十年以上,树杆高大挺拔,树枝茂密交叉。每年春天过后,这棵白乌枣树长得郁郁葱葱,树上开满细小的与树叶颜色相近的淡绿色小花,一点也不显眼;夏天,结的小果子颜色也是淡绿色的,而且比树叶小得多,也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整整一个夏季,小枣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长大。立秋过后,白乌枣的果实长得比树叶大了,而且变得油光闪亮,好像树上挂满了铃铛。此后。孩子们的眼睛开始盯上了白乌枣,尽管刚开始还没成熟,摘一个尝一下不甜,还有点涩,但总有几个贪嘴的毛孩子爬上树去摘来吃,有的爬不上去就拿竹竿敲打,够不着就拿地上的小砖块扔上去砸下来。现在的季节,白乌枣的树叶上会出现刺毛,有时爬树上去会被刺毛刺的“哇哇”叫;有时有的小子赤膊在树底下用竹竿敲打白乌枣也会有刺毛虫掉在身上,被刺处一长溜红红的包块,又痛又痒,回家还不敢对家长说。所以,大人们总会不断的叮嘱和管着自己家的孩子不要自己偷着去采摘还没成熟的白乌枣。 很凑巧,我岳父老老宅门前也有一棵几十年树龄的白乌枣树,拆迁后,小舅子在安置房山头边又种了一棵,也有近10年树龄了。这次去一看,哇,脑海里顿时出现了小时候的情景。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