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往事如烟 >

舅婆家的焖烧青豆

时间:2021-11-25 11:16来源:武进日报 作者:刘国元
人到六七十岁的年纪,就会念旧,碎碎嘴,只要一开口说“我们那个辰光……”孩子们就会烦,会嫌你啰嗦,但在你脑海里仍然会顽固地浮泛起一些少年或儿童时代的记忆碎片
    人到六七十岁的年纪,就会念旧,碎碎嘴,只要一开口说“我们那个辰光……”孩子们就会烦,会嫌你啰嗦,但在你脑海里仍然会顽固地浮泛起一些少年或儿童时代的记忆碎片,挥之下去,无法抹煞。
     记得那是1963年夏末秋初的一天,舅婆家村上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叫国贤的,汗涔涔灰扑扑地从乡下赶上来,在我家寄宿一晚,然后隔天再转道到客车厂去上班。因为他与我舅婆家是同村上沾亲的乡邻,舅婆烧了一铝饭盒焖烧干煸青豆,踮着三寸小脚,蹒跚着走到他家,委托他带到城里,给在城里的外甥男女分享。国贤那年刚好16周岁,作为退休老职工子女顶替招工,安排在客车厂当徒工。他到乡下过礼拜天,就顺便把我舅婆特意烧煮的一盒焖烧青豆带到我家。
     来到家时已将近黄昏时分,他把饭盒打开,饭盒里煮熟了的豆子呈青黄颜色,豆皮已经脱水起了皱皮,饱满而滋润,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淳厚诱人的豆香味。伸手抓了一小把塞进口中,嚼起来鲜美鲜美肥滋滋的,美了嘴肥了胃,那个美味,吃过了以后经60年沧桑至今还是久久难忘……
1963年的舅婆,其实年龄也就60岁左右,但论朝代她是生于清末的遗老了。在我的印象里,她圆圆的脸,头发盘在脑后梳个丫髻,丫髻中间插根骨针簪子,穿一件中式大褂,胸前门襟从脖下向右胳膊一线下行,有5~6个琵琶纽扣隐藏在腋下。她个儿不高,站在灶台前拿着铲刀正好在锅里能勉强挥舞把持。
     60年前吃了舅婆烧的干煸焖烧青豆,就免不了回想起脑瓜里残存的有关舅婆的记忆碎片。舅婆家在潞城乡的彭家塘村(之所以不提舅公,是因为舅公在我两岁时就殁了),整个村子也算是个有上千人的大村,但她家的三间平房在村子最南首,寂寞地与同族兄弟家的屋挨在一起。舅婆家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宅有前后两进,中有大院落,宅居前有一片竹园和一棵老榆树,竹园边横卧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平时河里的水草纹丝不动,就像是镶在玻璃画里似的,一派乡间田园景致。日寇侵犯武进时,野蛮的鬼子兵把她家房子烧了一半,我孩童时每次在断垣残壁前都会感到心痛和惋惜。
     在我们一众外甥男女心目中,舅婆是后辈人的精神导师。小时候我因家里父母亲和兄长上班,属于胸前挂着钥匙串的那拨人,所以大人只能把我送到乡下舅婆家,与表姐表弟搭道玩耍,每年不长的寒暑假也会从舅婆那里耳提面命,学到不少金玉良言。老人像唱儿歌一样念叨“木铎木铎,金口木舌,前门关关好,后门闩闩紧,水缸挑挑满,灶间罗罗清,火烛小心,夜夜当心……”我吃饭把饭米粒掉在地上,舅婆要告诫说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糟蹋饭粒没饭吃。印象最深的是教人用水要爱惜,糟蹋和浪费水是“水作孽”,这三个字到我成年以后才体会到古人也是有深刻的环保意识,尤其农民对“水是庄稼的命脉”有切肤之深的感触。
     舅婆还是一个知天文地理、识星宿卦象的“高人”。盛夏的晚上,在屋前的晒场上搁上一块铺板,我和玩伴可以在凉床上对着蓝天找七勺星。假如一会儿变天了,电光闪闪,大风阵阵,舅婆会教我们“东豁豁,西豁豁,一夜过来干索索”“东闪空,西闪风,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或者“阵雨隔条线,阵雨隔牛背”这些生动有趣的民间谚语和俗语。
     再稍大一点的时候去到乡下舅婆家,舅婆会教些人情世故为人处世方面的道理。诸如“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祸”“宰相肚里好撑船”,或者“吃亏人好做,当时辰难过,和气不蚀本,生气不赚钱”,再譬如欠人钱财一时还不上,也要有交代,叫“钱不到人到,人不到言到”,人初入世要“见面三分笑,舌头上打个滚,就能与陌生人开聊”了。这些经验之谈如润物之春雨,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实在是受益匪浅。
     吃干煸焖烧青豆是近60年前的陈事了,慈祥的舅婆也已过世40年了,而我对老人家润物细无声的印象越来越清晰,应得上一句诗:老来情未减,相思年年有。文/刘国元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