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非遗项目 >

四爪太平神龙

时间:2022-07-13 16:31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常州新北区孟河镇有2条长着4只龙爪的龙,它这就是孟河四爪太平神龙,龟腿鹰爪,能伸能缩,善于抓钩
     你见过民间的调舞龙灯吗?人们会说看得太多了,在城市和乡村只要有什么喜庆活动,人们就能看到穿街走巷调舞龙灯的人。一般的调舞龙灯都是没有爪子的,但是,常州新北区孟河镇有2条长着4只龙爪的龙,它这就是孟河四爪太平神龙,龟腿鹰爪,能伸能缩,善于抓钩,只要一旁的锣鼓响起,两条黄青色四爪太平神龙的龙头马上上扬,尾巴立刻摇起,黄龙身在半空中不断翻滚、时而游龙戏珠;青龙时而盘龙卧旋、时而跃身钻龙……把这两条四爪太平神龙调舞表演时活龙活现,现场好不热闹,吸引了许多前来观看的居民,并引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2013年就已分别命名为常州市和新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直对龙非常之崇拜,龙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化史中是比较昌盛,所以,调舞龙灯也成了中华民族新春佳节与各种庆典活动时,不必可少的一种传统习俗活动。在漫长的调舞龙灯历史中,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如“常州孟河四爪太平神龙”就是这千万奇葩的舞龙文化活动中,属于非常优秀与特异的一种。常州孟河四爪太平神龙,它始于南北朝齐梁年间,兴隆于清朝年间,清代时期,那时老孟河古城里人有调麒麟的风俗,在孟河西林寺(土地庙)当时,有好多人在农闲时分别扎草龙、制纸龙、做布龙。有一个聪明手巧老年长者根据图腾原型,根据齐梁时期四爪太平神龙的传说故事,经过他多次反复试扎,最后终于制成了“一龙二柄三披四爪五节”的四爪龙,用于民间逢年过节喜庆活动时穿街走巷调耍。二十世纪初到民国年间,有爱好民俗戏乐的乡董、商绅进行大力资助,才真正改扎成今天这样的“九节”四爪太平神龙,从此孟河古城才有真正的“孟河四爪太平神龙”。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又彻底被废掉,直到党的改革开放后,四爪太平神龙才得以恢复,龙身也再次延长到11节。
     舞龙,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习俗文化。常州新北区孟河四爪太平神龙,最主要的特征,是在普通龙灯的基础上,每逢龙都增添了四个龙爪子,使它在调舞龙灯表演艺术时,不仅突显了龙的刚毅本性,还增添了它许多艺术表演的技巧,不但丰富了龙文化的元素,更增加许多龙艺术的涵义与神秘色彩,它与一般龙灯的表演大不相同,比起其它龙灯的表演,其调舞龙灯的表演艺术难度更大,表演动作更复杂多变不单条,群众反映比其它龙灯更好看,更有多彩的风韵与艺术。原前的四爪龙龙身只有5节,它显得身短,龙爪也小,除了龙头和龙尾用手柄外,中间3节只好用披肩代替,人是躬在披肩里的,把布搭在胳膊上伸缩,便象征龙爪了。后来龙身发展成11节后,龙的整体大了,原先的四个龙爪短小,比例不对衬,如果再用龙衣披肩、两手套龙爪,样子会很难看,所以从二十世纪初七十年代以后,龙爪才改进成1爪1人2手柄,一柄托住龙身,另一柄用来调龙爪,四个龙爪的腿长也逐渐变成了,并且是龟腿鹰爪,能伸能缩,善于抓钩。
     一条黄龙、一条青龙,青黄二条龙上下翻腾、追逐嬉闹,煞是好看,只见当时75岁孟河北角落头的恽银川老人头上扎着一块蓝毛巾,手中拿着一柄龙珠杆,口中叼衔着一个哨子,青黄龙便随着他手中龙珠杆的翻飞和哨声的起停,不断变换着龙头姿调龙珠的人,必须熟谙演练技艺和步法技艺,并能引领二个龙头礼仪谦让以及从演练开始到结束,按套龙头路收队等规定的一套套动作,所以,说他是龙队的总指挥,这倒一点也不假。一支调龙队里,那舞龙头、龙爪、龙尾这3个部位的人是最累最辛苦的人。特别最早的龙头重达86斤,托举龙头的柄是实木的,里面还要再穿木板以支撑龙头,那可绝对是个力气活。后来,逐步改良成毛竹的,又逐渐减轻到60多斤、40多斤、30多斤,直到现在的12斤。
     太平四爪神龙有着一套套规范的套路和布阵演练艺术,以衬托出四爪神龙的磅礴气势与神奇风采。总体套路有一字长蛇阵、二龙喜珠、三雄镇宅、四门龙阵,一直到十面埋伏等等,有着一整套规定的动作要做。如一字长蛇阵,原是龙队在狭窄小道上和街道的马路上行进阵容艺术的表演。一般青龙在前(由龙杆珠引领),黄龙在后(由龙拍珠引领),大阔步向前,黄龙边演边后退,青龙边直跳边勇猛追赶。
     孟河历史上有过许多次关于太平四爪神龙进行艺术表演的记录,比如1934年10月,当时的民国政府撤销“通江乡”,新设立“孟城镇”,剪彩命名的当天,太平神龙巡演全孟河古城,举行“开四门”典礼;1940年清明节,四爪太平神龙参加江南群龙争霸艺术表演会,压到群芳,争得霸主地位。后从1965年至1976年10年多时间内,由于文化大革命,太平神龙被当作破四旧才被迫中断。直到1979年庆祝国庆30周年,太平四爪神龙才能重新获得了新生。
     清代早期以前太平神龙传承人已无法考证了,清代中期开始第一代太平神龙传承人是孟河西门人姓巢名字﹙孟河城巢半城﹚已无法知道了,大家只知道他浑名叫三和尚,第二代传承人是巢兆春、恽金坤﹙天下恽氏出河庄﹚等人。至民国于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次丹阳访仙一个黑匣子叫薛玉飞的汉奸﹙当地百姓称汉奸为“黑匣子”﹚带领日本鬼子来孟河抓民国期间担任孟河镇镇长的孙纪常,说他私通抗日的新四军,孙纪常事前不知道,在抓他之前得到消息已经来不及逃出孟河古城了,手下的人和他出主意,叫他赶紧躲到西门天地堂里去,他只好只身躲到了西门天地堂中,天地堂里的房梁上七弯八弯地挂着二条孟河四爪太平神龙,孙纪常在情急之中钻进了四爪太平神龙龙身之中,也没有人告诉汉奸薛玉飞与日本鬼子孙纪常就躲在天地堂里,日本鬼子搜查不到他也只好走了,孙纪常总算在天地堂的龙身里,逃过了这一劫难。之后,当地老百姓就把四爪龙传说为神龙。孙纪常为报答天地堂里的四爪太平神龙的救命之恩,就练习调起了四爪太平神龙,由于孙纪常身材高大魁梧,老百姓都说孙纪常调龙头龙尾特别顺手,所以他调起四爪太平神来龙活龙活现,孙纪常已成为抗战时期民国调四爪太平神龙的第三代传承人的传承人了,他一直传承到孟河古镇新中国成立。
     向大家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调四爪太平神龙所表演用的青黄两条龙,都是恽银川老人他自己一手制作、绘画而扎成的,前后化了他半年多时间。当年60多岁的恽银川既能调龙珠,还能亲手扎制龙灯,他的父亲是民国年间调舞四爪龙与调龙头的主要传承人之一。那时在他十六七岁青少年时,就跟着他父亲恽松林、恽银川的爷爷学着调舞四爪龙了。
     “孟河四爪太平神龙”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在普通“龙灯”的基础上添上了“四爪”,这“四爪”使它不仅区别于其它的“龙灯”,还赋予了它文化上的意义和艺术上的价值。“孟河四爪太平神龙”在文化上的意义是它用它的“四爪”向倭人和一切想欺侮中国人的外人宣示,中华龙人是不能欺侮的,但龙人的子孙又是祈求“太平”的,这个宗旨在历史的陶炼下,孟河舞龙人随着社会的变化一次又一次的对它进行了改造,不断地丰富、提升它的文化内涵,终使它在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祈求,那就是“祛邪辟恶、祈福人间”。孟河太平神龙是孟河新年拜年必不可少的重头压轴戏,春节最忙的时候一般有3个阶段:从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半;二月二龙抬头;农历9月半的孟河古城城皇庙会。整个孟河街上非常热闹与喧嚣,整天能听到锣鼓声声和看见走街穿巷舞龙灯的人,所到之处,村民们前拥后呼、欢天喜地,有时孩子们看不够,还要拉着大人,跟着舞龙队跑到各个村庄追着看。
     孟河太平神龙分别为丁甘仁故居复建落成和孟河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进行了舞龙艺术的表演。特别是公开的舞龙表演,可惜影剧院舞台太小,近100人的舞龙艺术十多套动作无法一一在舞台上作公开的表演,很遗憾只能简单走走场子了,孟河的老百姓也只能在大街上看孟河四爪太平神龙的表演了。孟河四爪太平神龙已被新北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恽银川已被定这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传承人之一。孟河的老百姓还永远记得,北角落头(当年孟河庙会节九月半为恢复调龙灯,孟城第十生产队北角落头以恽氏家族为主,西门几个生产队以巢姓家族为主,北角落头每家每户的恽氏壮劳力几乎都参加调舞龙灯,所以,当地老百姓称它为北闸龙灯圣会与北角落头四爪龙)孟河四爪太平神龙的复出,我们更不能忘记一个人郑木南,他原是第十生产队会计,后来担任了联队会计,为组织四爪太平神龙的训练与排演,并为申报新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很多工作并撰写了申报材料,可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郑木南与恽银川俩个人,同时被常州市正式命名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又说孟河四爪龙也称“四爪龙太平神龙”,它起源于清代时期的孟河西林寺(土地庙)。清代晚年,孟河古城内西门土地庙有一棵与大树村一样在老孟河段边上同龄的白果树,专有一些小孩“过寄”给大树村的白果树,以求小孩一身“平安长寿”。在隔壁天地堂内的天地菩萨每年农历九月半举行大型庙会活动。行会时,西门泰安巷制作了一对四爪龙灯参加庙会活动,旗号和灯笼上写着或绣着“孟河四爪太平神龙”的字样。平时龙灯骨架就放在土地庙里,传说是“天龙下凡”,寄住在大白果树里(树干已空)。每当出现水旱灾害和瘟疫时,就传说会听到大树的树干中龙的吼叫声。这时,土地庙内的主持和社会上的善男信女,就准备着与四爪龙“开光”,迎龙“出土地府”。在当地民间是一呼百应,那个年版,农村什么文体活动都没有,所以,有近百名青年报名参加了调龙的龙灯会。在每年农历九月半庙会节的前一天明前,调舞龙灯的人都要集中在土地庙里,到五更天就时用活公鸡的血替龙点睛“开光”。这样,“龙神”就附着龙体,显灵于人间,消灾降福享人世太平。四爪太平神龙一出门,先到东门遥拜小黄山玉皇庙,孟河古城内的城皇庙,再出南大门到万绥拜东岳庙,而后,凭请帖之邀到大户人家再去调龙舞灯。这对青黄两色的四爪龙从清代一直调到解放,民间老百姓一直称为“四爪太平神龙”。孟河四爪太平神龙外出活动调舞时,与一般龙一样,配有锣、鼓、钹等打击乐器,还特地配有一面大铜锣与八面彩旗,大铜锣敲打起来声音洪亮,声音传的很远很远,彩旗飘飘以振四爪太平神龙的威严和声势。
    将龙灯在大堂屋里上下舞旋几次,将龙盘起来,叫盘龙,这时邀请的大户人家,就要送舞龙灯的人香烟、糕点、糖果和金钱。春节期间整个街民都在硝烟弥漫的爆竹声里接春传递吉祥平安。按照家乡的民间风俗,舞龙灯进村后首先由舞龙灯头的人,给村子里的村民和亲戚送贴子。接贴子后,要调舞龙灯的人家,要在自家门口放鞭炮,不在门口放鞭炮,调舞龙灯的人是请不到的。接着,龙灯进村,在调舞龙头人的引领下,挨家挨户给收到贴子的村民人家调舞龙灯拜年。调舞龙灯的人四人抬的大鼓震得天响,龙灯则在大堂屋里欢快地飞舞,只见一大群小孩或站在门口踮脚张望,“龙头进,龙尾出”,这就是新年调舞龙灯的习俗,进屋的时候龙头先进,出来的时候龙尾先出。龙头进预示送金送银送财富,龙尾出预示着财富只进不出,新年吉祥如意,全家更加幸福美满安康。
    龙灯是家乡由来已久的风俗习惯,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调舞龙灯拜年的时候,调龙灯舞得越欢越吉利,鞭炮放得越响越高兴。调龙舞灯在烟雾和爆响中翻滚腾挪舞得更快,在人群里穿梭劲舞动作也可快,也能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高难度动作,现场气氛就更加热烈,一阵阵表演高潮迭起,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与喜爱。
孟河镇北角落头调舞“四爪太平神龙”固村舞狮子“青狮舞”万绥白兔墩跳猴灯,礼巷里耍“十八条龙”等,都传说,是南北朝齐梁两代时,朝廷专门为萧家皇宫庆典时表演的几种技艺舞蹈节目。所以,它一直只能在皇宫庆典时候才能进行表演,民间老百姓一般是很难看到,这种四爪太平神龙调舞的表演,后来几经失传与流传,直到清代年间四爪太平神龙的调舞表演才又流落到民间。
     在几百年历史沧桑中,孟河四爪太平神龙经过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转型融合,本着原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现实的“祛邪求福”的宗旨,与孟河恽、巢两大家族的热心呵护和当地有心的人精心的培植和抚持,再加上不断地进行转型创新,调舞龙灯的技艺才逐步完善与成熟,在继成传统节目的同时,转型创新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形成,终至成为今日这般炉火纯青,使它能以自己的特异性独树一帜,自豪地荣立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龙文化之中。
     在2008年国家非遗文化普查中,通过普查孟河镇发现近百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整理上报的已有68个项目:包括历史文化、民间传说、民间风俗、民间技艺、民间曲艺与民间特色小吃与食品等。所以,孟河镇有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的遗韵,已查证发现“四文四遗”(文脉、文化、文物、文保,遗存、遗址、遗迹、遗产)历史文化97点处。2016年通过新北区社会事业局的推荐,经市文广新局的评审、公示和审核,孟河镇有8人被正式命名为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分别为孟河斧劈石盆景工艺魏达荣与魏玉宇父子俩人、万绥白兔墩猴灯巢国成、孟河汤氏铜刻汤友常、孟河四爪神龙郑木南和恽银川、孟河固村太平青狮巢正荣和巢银松。此次,常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有8人,同为新北区非遗项目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孟河四爪太平神龙恢复与孟河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成功,为孟河镇今后进一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民间技艺、不断吸引游客,开展乡镇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