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立本(左)与时任国家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励小捷 ![]() 夏家大院修复专家认证会议 ![]() 修复后的夏家大院 2019年12月16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夏家大院修复专家认证会议在晋陵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会上,作为专家组成员的我,提出期盼在夏家大院修复中,能恢复中吴首社土地堂和戏楼的建议,得到了专家组组长邵志强和其他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
同时,我讲述了夏家大院、中吴首社土地堂、戏楼的历史,以及当年保护的经过——
2004年11月18日,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在广化桥南堍华东收藏品市场召开座谈会。座谈中我闲谈到常武地区现存戏楼是常州古建筑一大特色,市区仅存阳湖城隍庙戏楼、杨氏家庭戏楼等几座戏楼,为数不多。夏星南插话说,西直街锁桥堍土地堂还保存有一座唱社戏的古戏楼,却鲜为人知。
于是,会后我立即租一辆面包车前往考察,同去者有夏星南、朱达明、潘茂、吴之光、徐伯元、贺忠贤、张俊彦等文博专家。到现场后,大家先进庙堂登上戏楼,尽管几十年来这里已废为民居、住了居民,但楼梯、护栏、板壁、戏台陈迹依旧。
大家走出庙门,端详大门口一对青石雕花门礅石、罗砖砌的门框及门楼正中阳刻“中吴首社”四个大字砖雕,整座门楼完好无损。大家纷纷赞叹:“在市区大运河畔,东有琢初桥畔之阳湖城隍庙戏楼,西有锁桥畔之土地堂中吴首社戏楼,十分珍贵,极具有文物价值。”
夏星南向大家介绍,中吴首社土地堂系供奉的土地神,大概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左右,由其祖父夏秉钧出资从可庵弄西首移建而来,它与其家族夏家大院有关系。
当年,夏秉钧从常州府江阴县夏港镇伴同祖母仅随身携带两床被服到西直街落脚谋生,先到布行学徒,后从事土布生意,创立常州西门首家广润昌布号及阴丹士林牌商标,畅销苏、浙、皖周边各乡镇,夏秉钧也成为常州屈指可数的商业大户。他从艰辛创业到置地建宅,始兴建夏家大院,并移建中吴首社土地堂。
夏家大院前后共六进院落,是分两次(1903—1907)建成而连成一体的,而夏家大院第五进与第六进的部分地块上原有一座中吴首社土地堂,并与可庵弄东首的可庵庙是相隔并列的,均坐南朝北。夏秉钧之所以要出资把中吴首社土地堂搬迁,一是由于庙宇年久失修,残破不堪,香火不旺;二是希望得到神灵庇佑;三是夏秉钧还想要再续建第五进、第六进夏家大院,与第一进至第四进连成一体,所以他把中吴首社土地堂移建到锁桥东堍。夏秉钧在移建中吴首社土地堂的同时,在原土地堂地块基础上又向东,主要是向西扩大置地面积,建造有东、西、北三面封火墙的祖先堂,五进、六进五开间的院落,以及在临北封火墙处叠砌一座小巧玲珑别致的假山庭园金鱼池。祖先堂、五进、六进明间是六扇精致的徽派花槅子落地长窗门。在临五进、六进西首又建有大厨房、小厨房、柴屋、后花园等,同时在大厨房后天井挖一口水井,井栏圈呈八角形,青石制成,井栏圈外侧八面刻凿有“夏玉树堂丁未年(1907)立”字样。六进院落具有典型的清晚期江南民居风格,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
随后,我向市文管办通报信息,市文管办领导得知常州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中吴首社土地堂戏楼,是夏家大院的重要组成建筑,很感兴趣,让我把相关材料整理给他,准备适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的是,大约在2010年左右,住在戏楼的住户被开发商另行安置住房,安阳里改造拆迁办把土地堂全部夷为平地。当拆戏楼及砖雕门楼时,我和市文管办瞿小佩赶去阻止拆迁,遗憾的是市文管办没有执法权,虽苦苦阻拦,最终还是未果。
所幸在我和众多专家的共同呼吁下,在《常州日报》《常州晚报》等媒体的积极报道下,常州市文广新局领导、常州市文保中心专家多次前来夏家大院考察调研,引起常州市、钟楼区两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特别得到了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领导的重视:2012年1月30日,我拜会了国家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励小捷,向他汇报了常州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夏家大院的保护情况,在他的关心和协调下,2013年4月15日,夏家大院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包立本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