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文史研究 >

历久弥新的文脉绵延

时间:2025-04-23 12:31来源:常州晚报 作者:吕洪涛
“西横街有几多,学校多、龙地名多,所以,很多人也把这里作为常州重要的文脉所在地之一。”常州文化名人包立本毕业于西横街的常州二中,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三年

     历史上,这里是常州“千年府学,五朝文庙”的所在地,具有“读书圣地”的美誉。如今,这条街的一大特点就是学校多,常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常州二中)、西横街小学、常州市少年科学艺术宫都在在这条街上。而且,这里还有著名园林未园。历史与现代交融,历久弥新的文脉在这里绵延……
 
东西横街,重要的文脉所在地
 
     “西横街有几多,学校多、龙地名多,所以,很多人也把这里作为常州重要的文脉所在地之一。”常州文化名人包立本毕业于西横街的常州二中,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三年,他对西横街和东横街怀有深厚的感情。
     清《武阳合志》载:常州府衙前竖有座牌楼,称三牌楼。牌楼以东为东横街,以西为西横街,又称府学街。东西横街位于原常州府治与府学前,故名。
     包立本介绍,不少常州人把东横街和西横街统一称为东西横街。如今,东横街和西横街以北大街北端为东西分界,其中东横街东起化龙巷北口,西至北大街,长约258米;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文在桥,长约369米,两街总长约630米。原来,东西横街宽约6-8米,现经改造宽至20余米。
     据历史资料记载,东西横街原分为东、西两坊,宋时东段称状元坊、府横街、府学街,西段称明伦坊。明永乐年间,改状元坊为澄清坊,改明伦坊为兴贤坊。后东、西两坊均废改称为东、西横街。
     根据《常州府城水系图》显示,横街的南侧,原有内子城河,又称惠明横河、通王带河。建国后,填没成路,并入横街。中段原有府桥,俗称府桥头。西段有府学桥、状元桥。
     包立本介绍,这里原先左为孔庙,右为府学,今为常州二中和西横街小学。东横街旧有“育婴堂”“义仓”“天王庙”,中间北侧有天王堂弄等。
     “旧时,这里还有几处和龙有关的地名。比如白龙桥、龙城里、白龙庵﹙民国时期的第二公园﹚。”包立本说。
 
这里不仅有文庙,还曾有“大观楼”
 
     在包立本心中,西横街上,现存的古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常州府学文庙了(今常州二中内)。
     唐至德年间(756-758),常州刺史李栖筠在文庙中办州学,成为常州育才之所。据《常州府志》记载:“距府治西二百米,为凤凰展翅形,故科第蝉联,甲于他郡。”当时,常州文庙规模宏大、舍宇连片,林木苍郁。自唐至宋、元、明、清约1200余年,这里一直是庙学合一的儒学圣地。
     旧时,东横街、西横街之间(北首)为三牌楼遗址,据清《武进阳湖合志》载,旧常州府治前,立有清顺治年间重建的“中吴要辅”坊,俗称“三牌楼”。坊额镌刻“中吴要辅”,三间四柱式,飞檐翘角,蔚为壮观。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包立本的爷爷包洪兴在南京工作,他从南京回常州探亲,都是从火车站乘黄包车到三牌楼下,然后自府东巷、双贤里步行到家,这是因为里弄狭窄,加上石板路颠簸,只适合步行。
     “牌楼后则建有大观楼。大观楼原名高明楼,是常州府治的门楼,南唐始建,历史上多次修缮。”
     清嘉庆二年,常州知府胡观澜修葺并更高明楼为大观楼。大观楼高百尺有余,登楼而望百里之外城郭市肆隐然眼前,烟云树木,帆墙车骑,人物往,尽收眼底。其雄伟壮丽,为当时常州的一大胜景,也是常州作为府治重地“中吴要辅”的象征。
     如今,为了复兴老城厢,彰显城市特色,大观楼已开始在新市路复建。未来,这里将打造一处集城市景观、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新地标。
 
这里有常州现存名园中最年轻的未园
 
     目前,东横街上有名的地标是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这里有常州著名的古典园林——未园。
      市文史专家薛焕炳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常州城区尚存近园、半园、约园、意园、未园等一批古典园林,其中未园最为年轻。此园由木商钱永铨建于1920年,至今已经超过百年。要说未园,须从它所在的东横街天王堂弄说起。
      “此弄因天王堂而得名。”薛焕炳告诉记者,唐景福元年(892),常州重修内子城,城高二丈一尺,砌以砖石,又立城隍祠、天王祠等。城隍、天王皆系百姓传说中的保护神,此地又近常州府衙,于是,天王祠附近成为许多常州人卜居的首选之地,天王堂弄遂而形成。
      钱永铨(1879-1940),字遴甫,武进人,常州木商钱佐廷季子,民国时期实业家。光绪中叶,钱佐廷在城西新闸连江桥开设钱祥丰木行,经营十余年,积累资本,于是迁至青山门,专营批发生意。钱遴甫襄助经营,后又子承父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钱遴甫发迹后,于是在天王堂弄购得宅基三亩余,兴建宅院。为感念先祖,钱氏在此兴建祖恩堂,供奉钱氏祖先神位。负责营建祖恩堂筹建的是钱遴甫手下一位门客,此人即为许秉煜。
      许秉煜知识广博,通晓地理,办事干练,素有“万宝全书缺只角”的外号。钱氏祖堂既成,主人欣喜,许秉煜便向主人提出建议建造亭榭。1920年,钱遴甫觉得许氏主意甚好,于是按其构思,委托许秉煜负责营建林泉。
      经过三年营建,庭院告一段落,钱遴甫取名未园。“何谓未园?尚未成园也,园主自谦而已。据说,钱遴甫取名未园,或另有它意:钱氏曾有商号取名一木堂,一木为‘未’,二木为‘耒’,钱遴甫不是农夫,而是木商,故以‘一木’名园。”薛焕炳说。
      后来,钱遴甫在生意场栽了跟头。抗战前夕,钱遴甫的木行倒闭。为谋生计,钱遴甫只得将未园低价转买他人。抗战时期,钱遴甫逃难苏北,不久便离开人世。
      薛焕炳介绍,新中国建立以后,未园收归国有,成为淹城中学(第三初级中学)的一部分。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学校在未园开设校办工厂,三初中也改为三职高。
      2000年后,三职高整体搬迁,学校旧址筹建少年宫,未园经过修缮,归由少年宫管理与使用,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吕洪涛  摄/徐诚卿 张维中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