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精思妙语,可为斯学辟一新径

时间:2013-09-16 10:52来源:未知 作者:李业文
近日,常听有些中学生对语文课本尤其古汉语(文言文)少兴趣,而对英语却千方百计托人或请外教补课。这本末倒置的情况,让人匪夷所思。

 

       近日,常听有些中学生对语文课本尤其古汉语(文言文)少兴趣,而对英语却千方百计托人或请外教补课。这本末倒置的情况,让人匪夷所思。
 
  凡学过古代汉语的,都知道王力先生。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文系采用的基本教材。王力先生一贯重视培养大中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古代汉语》一文中,开头就开门见山谈学习古汉语的重要性。他精辟地指出:“理由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必须批判地继承下来。如果我们不能读懂古书,就谈不到批判和继承。我们要评价一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就必须彻底了解作品的内容。要彻底了解作品的内容,第一步必须通过文字关。”在读古书上,他总结出了一条经验:“把古代汉语文选、古汉语常用词和古代汉语通论”三者结合起来,抓紧时间学习。他提倡大中学生“多读古书,最好读三五十篇古文”。他又说“熟读就能融会贯通,读其他书(包括现代汉语)就没有障碍了”。他自己也惜时如金,诚如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我很佩服王力先生。他在等开会的时候,哪怕是十几分钟都用来读书,甚至写文章。”
 
  王力还十分关心中学语文课和高校《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他曾不无忧虑地谈及:“现在的学生,写字普遍的差,不知道怎样用毛笔了。”多次向教育部门谏言:“中小学生应该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练写毛笔字,大学中文系应该将书法作为必修课。中国的传统,不好好地继承下去是有愧的。”对外语,也不排斥。他主张有计划地吸收。早在1926年读清华大学研究生时,毕业论文是《中国古文法》,就反对“削足适履”,反对“以英文法为楦”,得到国学大师梁启超“精思妙语,为斯学辟一条新途径”的嘉奖。
 
  笔者与王力先生,也有过短暂接触,还珍藏着他的一幅手泽。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那里,遇见王力先生。张老介绍我是叶圣翁(圣陶)的忘年交,大为惊讶。我请王老题词。隔天王老写下“吾爱叶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业文同志嘱书,王力”。并钤有“王力八十五后作”朱文一枚。王力先生对叶老的景仰,忆古人尊师之言,加以新解,表达了他对前辈的祝福和热诚。如今,每每展读观赏王力先生古汉语著作和题词,又仿佛感受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沉稳、凝重的书风中透出的,是他暖暖的心意。 (文/李业文)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