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遇见,焦溪老屋

时间:2014-07-23 09:10来源:未知 作者:谢书韵
“焦溪是个好地方,依山傍水好风光……”炎热的午后,在焦溪老街上的老字号瑞云楼里,啜着消夏的大麦茶,尝一口夏黑葡萄,听老人念起这段讲历史、说故事的顺口溜。

  

 

  “焦溪是个好地方,依山傍水好风光……”炎热的午后,在焦溪老街上的老字号瑞云楼里,啜着消夏的大麦茶,尝一口夏黑葡萄,听老人念起这段讲历史、说故事的顺口溜。

  老饭店已经在这个街口屹立了30年,但比起焦溪动辄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们,它还是一栋年轻的建筑;“讲古经”的老人们都到了古稀耄耋之年,但在这个千百年来一直这么热闹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跟前,每个人都还是孩子。焦溪古村、百年老屋,也是这样的古老而又年轻,就跟桥下脉脉流淌的龙溪河水一样,从久远的从前来到现在,并且即将遇见更加美好的未来。

  老房子里,沉淀的不仅有过去的时光、悠久的历史,还有这一方水土养育的几代人共同的记忆。而人的记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鲜活的东西。

  今年77岁的承建国曾任原武进县教育局副局长,在焦溪街上有座老房子——南下塘18号。这座二进二开间的江南传统民居,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有保存得很好的马头墙和门楼。承建国的曾祖父是清朝的私塾先生,当年盖房的时候,老先生在院中植下了一棵普通人家不大会种的桂花树,取“蟾宫折桂”之意。如今,190多年过去了,这棵桂花树依然绿盖婷婷,到了金秋就香飘四里。在这棵树下,成长了六代人。承建国就出生在这座房子里,一直在这里生活到15岁考上省常中。

  “在我小时候,焦溪的中街、南街等街道都已经形成了,热闹的街市逐渐扩大到南下塘地区。”承建国回忆说,那时候南下塘主要是住宅区,周边是电厂、粮管所、联合诊所(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医院)、政府所在地,还有富有焦溪特色的蒲包行。

  承建国家对面有几个码头,那时候住在附近的人如果要去常州、戚墅堰,都在这里乘船。“每天早上都能听到班船的鸣笛声。”从最开始要拉纤、摇橹的小船,到后来的快船、轮船,焦溪的班船一直到1957年通了公路之后才取消。

  “出门就是中市桥,桥上有摆摊卖烧山芋的,5分钱一个,可香甜了。”还有油炸铜鼓饼,也是三五分钱一个,每个饼子上都有一只大虾。放学的路上买个山芋,一路啃到家。伴随他的还有江南的细雨,击打在滴水瓦砌成的花檐上,再滴落到金山石的街面上,那种清灵的声音,与走街串巷的小贩的叫卖声和在一处,是承建国难以忘怀的幼年记忆。

  房子要通气,花木要浇水,最重要的是哪里坏了,可以及时修缮。老房子还得有人住,那样才有人气;主人家一代代都精心对待着,这房子才有可能保存下去。

  焦溪街上的老房子太多了,像承宅这样保存相对完好的还有800多座。建于光绪年间的耶稣堂,现在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古色古香的进士厅,藏身于奚家弄高深莫测的幽巷之中,老屋两侧的明巷与暗巷,为后人打开通向历史深处的小径;在民国时期为焦溪撑足场面的美新照相馆……这些老房子之所以能保存这么好,和这里的人关系极大。

  平时,承建国住在市区,但每个月他都会回家住两次,每次住足一个星期。走进这间明清风格的民居,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分外阴凉。这么多年了,房子的整体结构一直没变,只不过是坑坑洼洼的泥地换成了水泥地,后来又铺了瓷砖或是木地板。大到四四方方的木柜子、影影绰绰的雕花大床,小到屋上的瓦,全是老东西。在“文革”时期损毁的那些,也都得到了修缮。

  在焦溪,像承建国这样,虽无人要求他保护故宅,但心甘情愿并且乐在其中的人还有很多。今年67岁的陆金林也是其中之一。之前一直在江阴工作生活的他,退休之后搬到焦溪来住,除了自己的房子,他还帮忙照管邻居家的几间老屋。

  古镇、老街、镌刻着岁月风尘的建筑……老房子承载的已不再是简单的遮风避雨、柴米油盐,而被住在这里的人们赋予了精神、文化上的多重意义。

  陆金林回到焦溪生活之后,加入了本地的“舜溪诗社”,同时也拾捡起了曾经的兴趣爱好——书法创作。在焦溪这个“舜文化”的发源地、远近闻名的书画之乡、自古以来就文风极盛的地方,陆金林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