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探访东坡先生终老之地——常州

时间:2025-08-24 15:07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孙卫东
随着我对东坡先生了解深入,对东坡先生为何选择常州做为其终老之地,存在许多不解之处。我知道东坡先生逝世纪念日是公历8月24日,想尽快去常州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与学者包立本先生(左五)在青果巷偶遇


与苏东坡先生第三十代孙、常州苏东坡纪念馆的馆长苏东先生(右)合影

     做为一位东坡先生的仰慕者,退休后在23年随家人去了一趟四川。在成都游览盘桓数日,我建议去眉山看看东坡先生的出生地,在参观完三苏祠后得知:眉山苏家墓地安葬只有其父苏洵,其母程夫人和东坡先生第一任夫人王弗。经询问才知苏家墓地距三苏祠还有一定距离,随行人口众多,有老有小,只好作罢。同时知晓苏轼和其弟苏辙葬于河南郏县。24年和25年我先后去了两趟河南郏县,到那里的三苏园专程去祭拜苏轼东坡先生,苏辙子由先生和苏洵老泉先生(其为衣冠冢)(详情可见拙文《东坡先生长眠之地》)。随着我对东坡先生了解深入,对东坡先生为何选择常州做为其终老之地,存在许多不解之处。我知道东坡先生逝世纪念日是公历8月24日,想尽快去常州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2025年8月15日一早,我和夫人冒着37度的高温,驱车前往常州。中午时分到了常州,选择一家靠近常州博物馆的面馆,吃了常州的特产银丝面,感觉很好。中午一点,博物馆中已是人头攒动。参观完博物馆得知:
     常州地区有3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7000多年的农耕文明史。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胞弟季札于延陵,从此常州有了2500多年的建城史。秦汉时既是东吴的重要农业和手工业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此地为毗陵郡,永嘉南渡后成为北方士族聚居地,开始形成“墅”式聚居方式,主宅坐北朝南,其周围是农田和水塘,旁边是佃农居住和生活必需品的加工场所,宗族比邻而居,耕读传家之风日浓。江南多有地名以“墅”为后缀,皆与此有关。隋唐宋元时,隋大业六年,隋炀帝杨广修建的江南运河全线贯通,常州成为江南三吴之地漕运枢纽。唐代在此设常州督粮院,每年转运漕粮超过百万石。宋朝常州经济文化超过前朝,成为全国重要粮仓和纺织中心。明清及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宋至明清,常州出状元9名,进士2947名。近代有盛宣怀、刘国钧等民族工商业先驱。
     离开常州博物馆,开车去预定的酒店。在酒店歇息两个小时,看太阳已偏西。我们夫妻二人背上肩包,带上相机,前往附近的青果巷。步行不足千米的距离,地面蒸腾的热气,已让我汗流满面。
      临近青果巷,第一个遇到的是史良故居,沿街是一小门,走进一看别有洞天,原为三进院落,后改为两进。青色罗砖铺地,白墙灰顶的中式建筑中,陈列史良先生的生平事迹展板和实物。
     参观完史良故居,我们来到青果巷东面的牌楼前,看着介绍青果巷的宣传栏,才明白青果巷的前世今生:青果巷原是常州大运河旁的一个驿道,从隋至明朝因靠运河,来往船舶众多,沿岸铺面多以果品售卖,故名“青果行”。又因当地方言“行”与“巷”音相近,后传为“青果巷”。此地乃常州文脉之地,先后有近百名科举才俊。近现代许多名人也在这里居住生活,唐荆川、盛宣怀、瞿秋白、赵元任、周有光等等。街区内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三处等一大批文物古迹。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进入巷内缓缓而行,天色尚早,游人并无许多,只是各个商家在忙前忙后,以备战晚上的夜场。我们走近青果巷博物馆时,听到里面有一个中气十足男子声音在介绍着什么,我们连忙走近想蹭听。只见屋内一身着白色衬衣的中年男子在给身后的一群人讲解里面的展品,我们夫妻二人一边聆听他的解说,一边跟随人群向前走动。穿过院落,来到街巷,听他详细介绍一座座名人故居,我看他手中瓶装水已无多,就到旁边的小店买了一瓶矿泉水递给他,继续听他讲解。走近西边巷口时,天色渐暗,讲解者在与听众话别。在他们结束时,我赶忙上前自我介绍:我们夫妻是专程从合肥过来,想了解为何东坡先生选常州为他的终老之地。能否加个微信,以便联系。讲解者说:我姓包,包立本。互加微信后,有人在催促包老师,我们就匆匆与包老师话别。
     吃晚饭时,我翻看手机才发现:我们离开青果巷不久,包老师就发来他写两篇文章《前后北岸,东坡藤花旧馆拆与保的博弈》、《保护青果巷,保护东下唐》。我也把自己写的四篇文章发给包老师。我上网一查,发现包老师是大咖啊。结果如下:包立本,1972年出生,常州人,是常州文化界的重要人物,担任众多职务:民建江苏省委文化委员会主任、常州市政协委员、江苏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主席、常州市名人研究会主席、常州市古玩行业协会会长等,是享受省政府津贴的文化专家和孟宪民院士的太外孙。包立本老师在文史研究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名气,出版有五十多本学术著作,并多次获得国家的奖项。他还是“常州宝卷”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我看着手机对夫人感叹道:去一趟青果巷,竟遇到常州重量级人物,实乃奇遇。
      一夜无话,清晨五点,我们二人踏着晨曦出门,又直奔青果巷。白墙青瓦在柔和的阳光照耀下,非常出片。我们拿着相机手机,逆光侧逆光,拍摄青果巷在初升阳光下的不同的光影。再次来到青果巷西口,巷口有一两百平方的水池,水中近处古屋和远方的高楼倒影,在阳光映衬下好似一幅古今对比的水墨画。坐在水池边的石凳休息时,我查看手机地图,发现东坡纪念馆就在附近,我们按照地图所示,找到了东坡纪念馆。因时间还早,纪念馆大门紧闭,周围也无行人可问,大门上贴有告示,说纪念馆在装修,但没有装修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旁边的公示牌写有开闭馆时间:9:00~17:00。我们商量下确定九点后再来。
     九点钟,我们再次来到东坡纪念馆前。依然是大门紧闭,周围无人可问。万般无奈下,我只好拿出手机,给包老师打电话,告诉他我们遇到的困难。随后,包老师给我发来几条信息:所给电话号码是苏东坡的后人,也是纪念馆的馆长,名叫苏东。我按包老师给的电话号码打过去,介绍了来意和面临的难处。苏东老师回复:他现在有事。待他忙完,再通知我,找地方面谈。
     我们二人见此,顺势游览了装修中的前后北岸景区,景区中有不少名人故居和景点,都是大门关闭在装修。旁边一侧教堂吸引我们注意,一颗参天银杏树被教堂建筑包裹着,我们转来转去,一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机位,能把银杏树和教堂完整地拍摄出来。又到位于工人文化宫内文庙大成殿,也是大门关闭,到入口询问才得知,晚上七点有演出才开放。只好回到酒店休息。刚回酒店房间就接到苏东老师的电话:二十分钟后,在东坡纪念馆对面的常州大酒店大堂见面。接到电话后,我们下楼,驱车前往。
     我们到了酒店大堂,苏东老师已在那里等候。我们急忙上前,介绍我们来意,作为东坡先生的敬仰者,在先生去世纪念日前,来找寻东坡先生为何以常州作为其终老之地。苏东老师感谢我们在酷暑难耐的夏日,来寻找东坡先生常州的过往。
     在酒店大堂的茶歇处,苏东老师自我介绍:他是东坡先生第三十代孙,是东坡先生三子苏过的后裔。也是常州苏东坡纪念馆的馆长和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副秘书长。我们讲了退休后在四川眉山和河南郏县寻找祭拜东坡先生的过程。苏东老师开始讲述苏东坡纪念馆和东坡先生的往事:
    常州苏东坡纪念馆是在东坡先生临终寓居的孙氏馆原址上翻修而成,15年1月8日。在苏东坡诞辰978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65岁的东坡先生在海南儋州遇赦北上,历经一年,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十五日到达常州。随后入住由友人钱世雄为其租借的孙氏馆,在此度过他人生最后四十多天时光。同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101年8月24日)病逝与此。相传东坡先生曾在园中亲手种植紫藤、海棠藤本花木,后人为纪念他,以紫藤盛开之意将此地命名为藤花旧馆。南宋时常州太守晁疆伯在孙氏馆遗址上建了东坡祠,元末毁于战乱。现存的藤花旧馆是明代中期在原址上复建。馆内的东坡井是东坡先生在此生活唯一遗物,也是馆内唯一的宋代遗存。
     东坡先生在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去赴任杭州通判时,乘船沿运河途经常州,第一次踏上常州土地。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终老常州孙氏馆,三十年间,他曾十四次到过常州。东坡先生如此钟情与常州,并在此终老。原因有三:一是古常州一带,包括今天的宜兴,仪征。有其众多挚友:钱公辅、钱公辅之子钱世雄、蒋之奇、单锡、胡宗愈、胡仁秀(东坡先生侄女婿,其弟苏辙之婿)等等。这些朋友不论东坡先生仕途顺利还是坎坷,始终与其相伴,无论早年东坡先生他地为官给予精神支持,还是晚年为其安排居所,悉心照料,都让东坡先生倍感亲切温暖。二是常州地处江南,物产富足,民风淳朴,盛行耕读传家之风。与东坡先生向往的田园生活相符。十分迷恋这里的生活气息和自然环境,早年就曾请人在宜兴购置田产,以此归隐终老。三是 东坡先生至海南遇赦北归一年的车马劳顿,加之在惠州海南瘴气侵身,水土不服,以使东坡先生年事已高的身体更加虚弱。到了常州附近,东坡先生开始腹泻,六月常州的高温也使66岁的东坡先生感到不适,难以继续北上。东坡先生向朝廷上表“愿居常州”,放弃朝廷令其北上赴任的任命。得以获准。最终常州成为东坡先生的终老之地。
     我们夫妻二人坐在茶歇处的沙发上,静静地听着苏东老师的讲述,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了,茶几上硕大的烟灰缸,已堆满烟蒂。苏东老师讲完邀请我们去对面尚在装修的东坡先生纪念馆一看,跟随苏东老师来到纪念馆,装修中纪念馆,屋中的展品展板已撤除,只有院中的东坡井,墙边紫藤花和太湖石旁的洗砚池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他们过往。苏东老师又在一旁办公室中,给我们拿了五本纪念东坡先生的书籍和手册。我们夫妻二人在纪念馆门前与苏东老师留念话别。我随后将所写拙作四篇发给苏东老师指正。
     与苏东老师话别后,我们回酒店休息。夕阳西下时,我们驾车去了天宁寺旁的东坡公园(又名舣舟亭)。步入公园内,树木茂盛,微风习习。公园由一个半岛和一个古运河中的月牙岛组成,明代建造的广济桥将两岛相连,划分为半岛的西区和月牙岛的东区。西区南山顶有不大的舣舟亭,在其下方不远处保存有乾隆皇帝南巡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的御碑亭,在半岛东岸运河边,有东坡先生和乾隆皇帝乘船来常州,驻舟登岸的御码头,后改叫“东坡古渡”,以纪念东坡先生。越过广济桥,是一硕大东坡先生拄杖而立的青铜塑像,地面弯弯曲曲沟槽中标注有东坡先生一生生活工作地方的名称。逆时针沿河而行,到路边有各种怀念东坡先生的碑文雕刻,行至岛最东端,有一广场,广场后一个以晚年东坡先生为参考的坐姿铜像端坐与此。岛屿中央矗立宋代风格的仰苏阁,其前小广场旁有介绍东坡先生与常州的逸闻趣事的宣传栏。运河边有东坡书院在装修。我感叹古今常州,既有东坡先生喜爱这方土地眷念之情,又有常州人民对他文采风骨深深地敬仰怀念之意。
     回到酒店,脱下汗水侵透衣衫,洗澡换衣。我打开书桌上的电脑,又看了一遍东坡先生人生履历,激动、愤慨、痛惜、敬佩各种心情在胸中激荡,眼中发痒泪水不由自主流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之一。
     东坡先生出仕前,其父苏洵亲自为苏轼、苏澈传授经史典籍,文章写作之法,带领兄弟二人游历四方;其母程夫人,在其幼年即担负启蒙教育之责,注重品德培养,据《宋史》记载,程夫人以东汉名臣范滂正直敢言为榜样。激励苏轼养成刚正不阿的性格。
     在东坡先生仕途生涯中(1061年~1101年),从25岁正式踏上仕途,到其去世的四十年间,先是平步青云,名动京师。乌台诗案使其下狱入牢,从月薪120贯铜钱的知州,到被贬为月薪4.5贯的黄州团练副使。旧皇去世新皇登基,东坡先生官复知州,入京为官。官至最高处,为从二品的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月收入达165贯。其可购大米够京师寻常人家吃10年,也可购猪肉8000斤。因东坡先生政治主张为“调和折中,务实利民”,反对新党激进变法,也不认同旧党对新党的全盘否定,为新党所不容,旧党所不喜。因其的坚持和坚守,再次被贬至岭南惠州,官职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是宋代的“散官”闲职,待遇比在黄州还低。实际收入寥寥。靠着弟弟苏辙和远方友人寄粮接济,才勉强维持生计。东坡先生在62岁时,朝廷新旧党争加剧,再次被贬海南儋州,其官职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此职为宋代最低级的散官且被官府严密管控其活动范围,需定期向官府报备其行踪,收入几乎断绝,全靠亲友的接济。三年后才因老皇帝过世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解除被贬官员的处罚。东坡先生被起复为朝奉郎提督成都玉局观,一从六品的虚职。此虚职虽无实权,却代表东坡先生政治身份的恢复。一年后,东坡先生在常州因病离世。
     纵观东坡先生的一生,如其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所写“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把自己一生的“功业”归结于三次贬谪之地。因东坡先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守自己的操守底线。以东坡先生的才华,如果他放松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不发表自己的政见,以贩卖自己的诗词字画为生,他在北宋至少可以成为不为生计所困的富家翁,妻儿子女不会过着饥寒交迫日子。他所言的平生功业,均在三次贬谪中,明为东坡先生自嘲仕途的失意,实则是对逆境坚守的肯定。黄州悬钱度日,开垦东坡;惠州野菜成羹,建桥修渠;儋州教化传道,通透做人。物质生活的艰辛,苦了他自己和妻儿。党争迫害,曾使他一度迷茫。生活窘迫,内心煎熬。没有一颗强大心脏的支撑,人是会垮掉崩溃。东坡先生的强大心脏支撑,来源于他的责任,一家老小要靠他来担当,可以放下官员书生颜面,自食其力;来源于他的坚守,跳出党争,立己于天地。东坡先生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其价值从不由官位、党派和金钱所赋予,而在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守过的心。东坡先生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也是我泪流满面的原因。
     8月24日是东坡先生仙逝纪念日,谨以此文表达怀念敬佩之情!  文/孙卫东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