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不识字,但他有四件宝——那就是铁锹、桅灯、蓑衣、篾帽。 那时候还是集体种田的时代,我父亲是村里的管水员,从做秧田、稻谷播种、拔秧、拔草、除虫到搁稻直到收割,水田先要上好几次水,每次上水我父亲就要将生产队每块水田的缺口打开,等上满水,再把缺口堵好。不管白天黑夜,晴天雨天,只要田间上水,父亲总为田间的水忙碌着,由此铁锹、桅灯、蓑衣、篾帽就成了父亲劳作中的四件宝了。 父母生养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因父母都是老农民,当时的农村收入低,我家兄妹多,经济条件差,最多的时候有五个孩子要上学。父母拼命劳动,去城里运垃圾、罱河泥、开草塘、开河,这些最脏最苦最累的活父亲都争着去做,为了多挣工分,来供我们上学。生产队里为了照顾我们,特意安排父亲做生产队的管水员,因为管水员白天干活,晚上还要去水田边开缺口,堵缺口,那样可以多挣工分,多挣粮食和钱。村里一些好心人看我父母太忙、太辛苦,劝父母让我们去田里干活挣工分。当时生产队好多伙伴小学毕业就去田里干活挣工分了,可父亲总是对我们说:“只要你们能读书,并且认真读好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我们做父母的火里去抓钱也要让你们上学。”因为父亲7岁时爷爷就去世了,他从小就要放牛,去田里干活,没有上学,不识字,一生尝到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父母再苦再累、省吃俭用也要让我们上学。我们兄妹几个也还算争气,哥哥初中毕业保送前黄高中,后来上了大学。姐姐和我那个时期刚巧碰到了文化大革命,高中毕业只能回农村了。 每当布谷鸟在田间上空盘旋,冬眠醒来躲在草丛里的青蛙,也扑通扑通跳到水田里呱呱地唱起歌来,父亲最忙的时候开始了。生产队开始浸稻谷做秧田,父亲就要去联系大队里的排灌站,那时候没有电话,又没有交通工具,需要水的时候,父亲步行去离家三里外的排管站引水,等田里的水满了,再去水站停水。等到大田开始插秧,父亲就更忙了,这时候,铁锹、桅灯、蓑衣、篾帽就成了父亲劳作中不可缺少的四件宝了。引水到田里,要先用铁锹将所有水田的缺口打开,水满了,再用铁锹将缺口堵好。插秧的时候正值梅雨季节,那时候没有雨披,蓑衣、篾帽是防雨的工具。至于桅灯,是夜间开堵缺口照明的工具。生产队大大小小的块田分布在村东村西或南北,哪块田高而易干,哪块田低不易搁稻,那块田漏水,都像一张地图在父亲心里装着。母亲也很忙,白天在队里干活,晚上还要干家务,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做鞋织袜到深夜。可再忙,父亲田里回家,母亲就将父亲的铁锹洗干净,桅灯擦亮,蓑衣篾帽如有破损修补好了挂起来,父亲要用随时可拿着就走。我们看到父母亲这样辛苦,总想帮帮他们,晚上父亲去开堵缺口,我们就帮着提桅灯,因哥哥从小在外读书,提桅灯的活儿由姐姐担着,等到姐姐上了高中住校在外了,我就帮父亲提桅灯。那时候胆子小,漆黑的夜晚跟着父亲开堵缺口,心里很害怕,走在前面怕蛇,走在后面怕鬼,尤其是村西北那一大片水田,有很多高岗、坟墩,到了晚上更是阴森森的。父亲说:“别怕,我们不做亏心事,鬼神不会来吓我们的。”为了减少害怕,父亲叫我大声唱歌,还用他惯用的好办法——将额头用手擦三下。父亲说,额头擦亮了,一切鬼神就不敢上身了。父亲还开玩笑说:“木匠师傅赶夜路,有斧头作为护身法宝,裁缝师傅赶夜路有剪刀作为护身法宝。我们晚上出来管水,有四件护身法宝呢,那就是铁锹、桅灯、蓑衣、篾帽。” 父亲由于没有文化,遇烦心事爱发脾气,母亲总是劝导他,说话要和气。父亲一辈子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干活认真负责,当了多年的管水员,从来没出过差错。 每当稻谷飘香的时候,母亲将父亲的四件宝保管起来,等来年再用,年复一年。在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下,我们一个个都长大成人,都成了家,过上了好日子。父亲由于成年累月的辛苦劳累,患上了糖尿病,73岁就离开了我们。可父母亲勤劳善良的品质,像灯塔一样照亮了我们的人生之路,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身不忘。 父亲的四件宝,也在我们心中深深地珍藏着!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