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元宵节,颇多欢乐。最有趣的当数我们孩子的“赛鱼灯”。家乡的老师汪曾祺在《故乡的元宵》一文中说,元宵节,鱼灯,就是小孩玩的一种灯。 那时候家里生活条件贫乏,父母没有钱为我们买鱼灯,只好亲自动手,就地取材做鱼灯。大多是用小芦柴做骨架,再用细线绑扎,然后找些旧报纸折叠剪裁,再把裁好的旧报纸粘贴在骨架上,再糊一层裁好的白纸。其实,我们小孩做的鱼灯不大像鱼,只能用毛笔沾染洋红洋绿在白纸上画出鱼眼和鱼嘴,一条昂头摆尾的大鲤鱼就栩栩如生了;再把一块圆木做为鱼灯的底座,上面钉个钉子,可以插蜡烛。家里敬过菩萨,放过鞭炮,吃完汤圆,天才擦黑。我和小伙伴早已迫不及待地将一支小蜡烛插入自己动手做的鱼灯里,提着鱼灯,走出家门。 村头渡口处已有小伙伴先到那儿了,大家聚拢在码头上,开始赛鱼灯。赛鱼灯分顺水赛和波浪赛。顺水赛就是点上鱼灯里的小蜡烛,将鱼灯放到河里,看谁的鱼灯顺着河水先漂流到对岸,就算胜。波浪赛就热闹了,把鱼灯放到河里,在离鱼灯十来米远的地方,四五个小伙伴站在渡船上用力地摇晃,谁的鱼灯先起火燃烧或先沉到河里谁输,事先约定,烧坏或沉没不许哭,要不村里的小伙伴和他绝交。伙伴们为了比赛时取胜,大家都挖空心思,要么以鱼灯顺水快漂取胜,要么以鱼灯抗波浪取胜。邻村的小王同学用很粗的木条做骨架,顺水赛时因为鱼灯重,漂得慢而得了倒数第一;波浪赛时因为木条做的骨架重而稳,得了第一。他正得意,我们却纷纷嘲笑他,顺水赛倒一,波浪赛正一,正负为零。他不敢得意了,难为情地吹灭鱼灯里的蜡烛,惹得在场的人们哈哈大笑。 我十二岁的那年元宵节,从部队回家探亲的大哥给我带回来一个漂亮的金鱼灯。这只纱布做的金鱼灯好看极了,收起来像个折扇,打开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金鱼。晚上提着点燃蜡烛的金鱼灯,走出家门,跟随身后的小伙伴,眼里都闪着艳羡的光。顺水赛时毫无悬念地荣膺头名,接下来的波浪赛,我有些担心,但还是小心翼翼地把金鱼灯放到河面上,让它慢慢顺水漂流。谁知渡船摇晃的波浪一阵袭来,金鱼在河中间左右晃动,突然“呼”地一下被蜡烛燃着了,成了一条被火烤的金鱼。我站在岸上,在小伙伴的高呼声中偷偷地流泪。 后来上五年级了又流行一种用红塑料做的鱼灯,我们会剪一些鱼的图画贴在上面。我曾偷剪了学校里《广播操》的挂图,被校长叫到办公室罚站了大半天。班上的同学小徐的父亲是篾匠,手指很是灵巧,用竹篾编制的鱼灯,让小徐连续几年在元宵节赛鱼灯中夺冠。 岁月总无情,那美妙的童年时光,就跌落在这“赛鱼灯”游戏里,渐渐远去。如今,元宵节又到了,我多想动手做个鱼灯,提着它回故乡,在村头渡口的码头再玩一次“赛鱼灯”,找回童年那段难忘的岁月。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