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往事如烟 >

外婆的前北岸

时间:2016-05-08 14:19来源:未知 作者:邵风丰
前北岸是老常州的中心地带,虽说面积不大,历史上却是人文荟萃之地。1972年前,我就住在前北岸外婆家,后因为建造物资大楼,老宅被拆除掉了。

      前北岸是老常州的中心地带,虽说面积不大,历史上却是人文荟萃之地。1972年前,我就住在前北岸外婆家,后因为建造物资大楼,老宅被拆除掉了。

      我出生在前北岸,可童年时并没有生活在那里。由于父母的工作调动,我自幼随他们在魏村、奔牛两地生活。在奔牛,父母又经历了下放。在我三年级后,姐姐小学毕业。父母觉得初中应该回到城里读,于是让我跟随姐姐回到前北岸,跟外婆一起生活。

      外婆精明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她吃素,可这并不影响给我们姐弟俩做红煨肉。她用一个陶质的熨斗罐煨一罐肉,我俩可以饱好几天口福。外婆曾经裹脚,放过又裹起,相比通常的“三寸金莲”稍稍大些,但走路还是不利落。在“文革”武斗时外出买东西,她为了快速通过危险地带而把腿跌断了,且没能治好。外婆从此空有一副好身手,只得用了一个走散工的,帮着收拾家务,买些东西。

      外婆家的东西侧分别连通两个相邻的大院,东边是刘国钧的账房先生,西边是杨家。外婆家的房子从前也是杨家的,后来家道中落典给了匠人出身的外公。西边院子门口有一个公用自来水。刚到城里,对自来水非常感兴趣,不知道那水如何而来,左看右看,只看见有一个圆形的盘盘,又不敢去拧,于是将眼睛凑到水龙头口去看。放水的老头正好来了,他大叫一声把我吓得半死。

       我住到前北岸后,到马路对面去拎水的担子便落在肩头。那是一口“洋井”,需用很大的力才能压出水来,却不像自来水那样要费用。事先外婆关照刚满10岁的我,不要放满,否则拎不动。我每次只能打出一点点水,半桶水也要费力按压好多次,跌跌撞撞拎到家,心里蛮有成就感。

      外婆的侄儿一家同住在一个院里。我的表舅有个女儿叫吴毛大,是棉织十一厂的劳模厂长。毛大姐的一个儿子周涛恰巧跟我同班,不过比我长得高,坐在后面,我坐前面第一排。可他是近视眼,到了四年级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想跟人调换位子,没人肯,班主任徐老师就跟我商量,于是我就坐到了后面刘建国的旁边。当时学校里有不少兴趣小组,周涛学了理发,可没人肯让他实践。有年暑假,我们都在学校里玩,周涛一时技痒把我叫住,说反正没事,我来帮你理发。我一听顿时头皮发麻,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但毕竟是自己亲戚,总得照顾照顾吧。一阵刀剪响过,“好了。”回家后姐姐围着我看了好一阵说,好看不好看就不管了,这耳朵边上还留了一撮。我只得给他打马虎眼,说反正不要钱。

      在前北岸我只生活了两年多,可正是我长记忆、想探索世界的那个时间段。那年月全国都在大办向阳院,那是跟一部叫《向阳院的故事》的影片学来的。外婆家有一个中堂没有家具,同学们建议在这设一个向阳院,我把家里大大小小的凳子汇总到此给同学们坐。活动内容主要是做作业,有时老师也布置一些“讲用”,还要大家点评。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可讲,但同学们点评时却会点评出我不少毛病,什么上课做小动作啦,课外活动不积极啦,有的同学居然把我的奔牛话也算是缺点。这让我不高兴,好在这样的活动只是暑假里开展过不多几次。

       前北岸给我留下的印象,不会因为我只住了两三年而磨灭,也不会因为过了40多年而淡忘。2014年底,我供职的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搬迁到了前北岸。置身于有500多年历史的吕宫府,从事着同样有数百年经历的传统工艺,可以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发展。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