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工员是农村里最小的官,简称“13级”干部。怎么是“13级”呢?因为县是“七品芝麻官”,县下面有乡、村(大队),到生产队已经是10级了,一个生产队里,还有副队长、会计,到记工员这一级,该不是有13级了。 “工分、工分,社员命根”,记工员官小责任大,他关系到农民分粮、分钱,记错10分工,关系到农民家两三天的饭钱。 记工员小包,高小毕业,每天晚上要记全队85名男女劳动力的工分,要写劳动手册,要登工分表,这工分表5天一榜,上墙公布。 每晚7点,队里要开评工会,每个人的工分等级大多是年头上评定的,男10分,女8分,老弱劳力7分,技术特别高的到年终加100个劳动工日。 何谓技术特别高呢?就是会播种,会犁田,会架龙骨水车,会堆草堆,会扬场,会在插秧时打标趟,会磨豆腐,会上船罱湖泥等,这就是“十全劳力”,整个生产队也就三五个人,到后来再加上一个电工,一个拖拉机手,一个农技员。 记工分大都按等级记工,但也有按件记工的,如割草按斤记工,拾粪按斤记工,罱湖泥按船记工,出猪灰按担记工,还有交钱记工的,豆腐坊、副业队都是交钱记工,标准是照上年队里分配的劳动工价,加20%记工,如上年队里分配是1.5元的工价,那今年就是交1.8元记10分工。 大多数晚上的评工会都开得太太平平,但遇到赵树理笔下“弯弯绕”、“常有理”、“小腿疼”这些角色,这评工会就开得热闹了。这些人出勤不出力,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你要是扣他一分工,对不起,他们就联合起来,“大闹天宫”,“三缸水要吵得六缸浑”。遇到这些麻烦事,小包不理不让也不吵,他是工照扣、账照记,还在劳动手册上加上一笔“无理大吵,骂人,按队规加扣3分”。 记工员一年的报酬就是10个工,也就是15块钱,小包说:“一年10个工,只够打电筒。”但小包不计较。最让他头皮发麻的是推行大寨式记工,评工会变成“活学活用”的讲用会,“斗私批修”的学习会,要评比“政治分”、“阶级觉悟分”,谁会讲,谁会背语录,谁会揭发别人,谁就能得高分。小包坚决反对,他将算盘一摔,跳起来说:“这不是按劳取酬,这是按说取酬,请问这田里的庄稼是说出来的,还是用吐沫星子吹出来的……你们要这样干,我这个记工员让位!”小包的话,立刻得到了全体社员的掌声,队长宣布:“按劳分配也是毛主席的话,我们坚决按《六十条》办事,因为《六十条》是毛主席制定的,是党中央颁布的,从今天起,生产队恢复评工记分的老制度、老方法。”一番话,将乡里派来的政治指导员挤走了,他们只好宣布:“大寨式记工的试点暂停。”记工员也能提拔,后来队里的会计调到大队当会计了,小包就提为生产队会计。再后来队长老了,社员一致推选小包当生产队队长。 “十年寒窗”,小包从13级干部,提拔为10级干部。小包说:县太爷才是芝麻官,我不过是个“塘灰官”而已!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