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往事如烟 >

古早味的柴火灶

时间:2016-12-05 10:21来源:未知 作者:王 珉
小时候,由于做警察的父亲忙于办案,母亲忙于做外贸,无暇照顾家庭,我寄居在外公外婆家。土灶,称得上童年记忆里一抹温暖的亮色,燃烧着浓浓的亲情和怀念。

      小时候,由于做警察的父亲忙于办案,母亲忙于做外贸,无暇照顾家庭,我寄居在外公外婆家。土灶,称得上童年记忆里一抹温暖的亮色,燃烧着浓浓的亲情和怀念。

      那时,家家户户都有柴火灶,哪怕岁月再艰苦,只要家里的柴火灶燃烧着跳跃的火焰,日子便有了希冀和生机。后山有很多枯萎脱落的树枝,外婆都会起早贪黑上山捡拾,再背着我到菜市场买菜。每天煮饭都会把营养米丢进灶台上那个黑不溜秋的生铁锅,再加进一碗水,盖上竹蒸盖,放进土灶炉膛,用烧火棍把报纸点燃,继而引燃一个多小时后,灶膛里就散发出馋人的柴火烹米的香味。

      晌午,我放学回家早已饥肠辘辘,但只要揭开灶台的锅盖,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老屋的柴火灶用砖头砌成,“L”形的外观,大小两锅结构,两锅中间可放置一个水罐,利用烟火通向烟囱的温度使罐中的水迅速沸腾。灶台上一字排开着炊具和油盐酱醋,灶膛多数呈现弧形,灶膛下砌有集纳烟灰火炭的灰塘。灶前备有柴刀、火钳和火筒等,火钳用来夹枯木枝送入灶膛;火筒用一段捅通内节的竹竿制成,用来吹火,当然外公和我习惯用蒲扇来扇动。当年,垒灶称得上家中的头等大事,讲究在数个方面——灶口不能朝门对路,也不能面东向北。灶膛的高度不能过高,不然会导致火力分散,热锅失败。当然也不能过低,过低枯枝草垛难进,生火不容易。因而那时候,垒灶技术好的师傅非常吃香,老师们还要义务教授他们的孩子功课,作为人情的等价交换。

      每逢过年过节,当外婆在做饭时,我爱待在灶边,听着燃柴声和锅铲声,觉得幸福得不得了。最好吃的美食自然是远亲从四川泸州捎来的土养乌鸡,经过外婆的妙手煸炒,美味至鲜。外婆先是俯下身子点燃柴火,在直径55厘米、深19厘米的生铁锅中,依次加入菜籽油、线椒、青椒和泡椒,加进酱油、加饭酒、水、葱,煮滚,再放入炒过的鸡块,调味,柴火瞬时温度加热到110摄氏度,焖煮至入味,而后加入豆制品、土豆、香菇和花菜,焖制一会儿,风味更佳。烧好后的鸡肉色泽红润发亮,香、嫩、滑、脆,尤其是鸡皮介于Q弹和软糯之间,滋味辣中带着些微浓郁的柴火气味。

      虽然灶屋总是烟熏火燎,但是系着围裙的外婆舞动锅铲乐此不疲,炊烟飞腾,香气弥漫,那是最自然、最温馨的味道。尽管锅里只有南瓜、萝卜、芥菜、辣椒、茄子、苦瓜等,但在我心目中就是美味佳肴。那时候,我常常坐在灶前烧火,并不是我喜欢烧火,而是想“近水楼台”先吃上几口。我手拿火钳,往灶膛里夹一束茅草或塞几根树枝,看着它们燃烧,红色的火苗跳着欢快的舞蹈,热烈地舔吻着乌黑的锅底。有时我会忘了及时添柴草,火苗熄灭,只好重新添上柴草,用火筒吹火或者蒲扇扇火,灶膛里的火又如凤凰涅槃般燃烧。

      外公在后山种了红薯和芋头,待到收获时节,总会埋进灶膛里的火堆中烧烤。烤熟时,喜悦的心情不可言喻,顾不得烫手烫嘴,我把烤红薯、烤芋头一把掰开,便塞进嘴里。而柴火灶铁锅里煮出来的大米饭必有锅巴,每当此时,我总是铲起锅巴,再撒上一点盐或糖,吃起来真是香脆可口,比得上现在的进口饼干。

      土灶烧柴火的温暖,蒸煮着岁月。如今,柴火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柴火灶的味道以及小时候和柴火灶有关的记忆,虽然远逝却令人回味。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