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往事如烟 >

风光撩人南运河

时间:2017-06-08 10:01来源:未知 作者:郑连祥
在常州原核心城区怀德桥西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南运河,古称西蠡河,相传为春秋时越国范蠡所凿。

      在常州原核心城区怀德桥西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南运河,古称西蠡河,相传为春秋时越国范蠡所凿。在近二千五百年发展的岁月中南北两岸逐步形成两条商贸繁忙的街市,河东端近河口处也建起了一座普济桥,明万历元年(1573)武进知县黄承赞对其重修,是为单孔石拱桥。它坚固屹立400多年,便利了两岸及周边民众来往,两条街道均为房舍联翩石板铺路的传统古街,河北岸称南河沿,河南岸则称为普济街。与西仓桥、文亨桥、石龙嘴、米市河等一起构成市西古运河上集古桥、古街、古堰的独特风景区。为何取名普济桥呢?这大概与佛家语“朝山进香,普济众生”有关!街则因桥取名。

      旧时普济街内多有米行、米厂,沿河多泊粮食、谷物的船只,故又有米市湾之称。民居沿岸而立,整条街道略呈东西方向,东达石龙嘴、米市河,西连新河滩。全长原有270多米,街宽1.5米~2.3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因西端前新河滩并入,普济街的长度延伸了不少。

      随着民国时期1918年怀德桥,1928年南运桥相继建成,常州城区西部交通运输状况大有改观,米市河街道宽阔,交通便利,更趋繁荣;而普济街街道狭窄,店面拥挤,渐趋沉寂,仅在河岸码头附近存有少数木行、米厂、小商店、茶水店等。

      我于1956年随全家迁居新河滩,史载此地是为民国初年疏浚南运河时所建置。因紧靠河边就叫前新河滩,后来成为普济街的尾端。该段街道为泥土碎石路面,曲曲弯弯,宽窄不一,街面质量与东段不能同日而语。

      那年我刚15岁,从市井拥挤、熙攘纷杂的市区搬到这清爽的南运河边,耳目顿觉一亮。对这新的环境充满了新鲜、好感,内心由衷的感谢父亲给我们找了这么好的一处居所。门牌原为前新河滩25号,后改为普济街153号。

      住处东家姓张,西家姓吴,两家房屋的山墙相隔形成我家的院落。土质地面,大小有二间门面宽,五六米进深;木制园门用门臼固定,木柱、木栓当门闩,开门即见河,对岸的南河沿街,东面的普济桥,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围墙外的一段河岸笔直陡峭,路面崎岖,还特别狭窄仅能容一人走过,幸好有这么一个小小的院落,成为我们活动的场所。

      住进普济街最吸引我的就是河上风光。每当假日除帮母亲做些家务事外,大多是站在院门口背倚园门,脚底斜撑小腿,金鸡独立呆呆地看着那宽宽的一河水缓缓流淌:水上船只摇橹的、撑篙的、装粮食的、装柴禾的、装大缸的、装煤炭的,还有响着汽笛拖着挤满旅客的、或是装满货物的长长船队,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运河上空时常响彻摇橹的吱嘎声、艄公的招呼声和小货轮的汽笛声,就像一幅活动的图画,天天看,百看不厌。

      因有常州“小都江堰”之称石龙嘴的调节,南运河水呈有规律的升降:春汛期间连天下雨,河水暴涨,河水有时甚至漫过路面直逼家门,满满一河金黄色的河水自东往西急急流过。顺流过来的木船就像一座水上房屋直冲而去,令我们这些岸上的旁观者为他们捏着一把汗。而逆流而上的船则靠近岸边,船夫们或是撑篙、或是背纤,拼命挣扎前进。看着这幅图景,我们也只能暗暗为他们鼓劲。遇到干热的旱黄梅,则几十天不下一滴雨,河水一天浅似一天。河边坡岸直达河底,河中央仅有二三米宽的绿色水道缓缓的自西向东流。河上船舶绝迹,这时甚至有人会卷起裤腿涉水过河,不过这种天气极其罕见。

      暑假期间河面上更热闹了,黄石码头上常常占满了淘米、洗菜、洗衣服、挑水的人,甚至半夜里也能听到从码头上传来洗衣服的捣衣声。河面上常有游泳戏水的人们,我看着他们在水中欢乐的情景满怀兴味,他们“扑通,扑通”蹬水时发出好大的响声,让我心里好痒痒,也想一头扎下水去扑腾一番。那一定好爽啊!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