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往事如烟 >

同龄人“摇摇头”

时间:2020-01-14 15:01来源:未知 作者:夏天的雨
从我有记忆开始,就知道我们邻村有一个男孩叫“摇摇头”,而且据说还是与我同岁。

     从我有记忆开始,就知道我们邻村有一个男孩叫“摇摇头”,而且据说还是与我同岁。
     初中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才听说,原来“摇摇头”生下来就是这样,是娘胎里的毛病,看也看不好。他的头时不时的左转转、右转转,看人时眼睛向上翻着,嘴巴有点歪,但却总是笑嘻嘻的,一笑,就露出满口黄牙。走路时两只脚岔开着,跌跌拐拐,背有点驼,讲话口齿不清,所以,他也一直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本村人还是外村人,只要看见他,都喊他“摇摇头”,日久天长,“摇摇头”就成了他的代名字,只要有人喊他,他也总是答应。
      “摇摇头”家里除了他爸爸妈妈外,还有一个奶奶,其实也就是他的外婆。外公死得早,于是他做瓦匠的父亲就成了倒插门女婿。“摇摇头”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四兄弟中,只有老二和老四是正常的,老三与“摇摇头”一个样。
我们两村的土地紧挨着,有时干农活就隔开一条田埂,摇摇头作为家里的老大,我看到他也开始学着干农活了。
      “摇摇头”毕竟不是正常人,他走路不稳,所以挑河泥、开草塘和栽秧割麦之类的活他一点都不能干,只能和着妇女做一些场头的杂活,或者放放牛、撒撒河泥等。别人得十分工,他打六折,只能得六分工,即便如此,也是生产队长看在他家实在困难才给予特殊照顾的。
      “摇摇头尽管讲话口齿不清,但与他接触时间长了,也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村上人老爱拿他开玩笑,摇摇头也从不生气。那时每天出工队长哨子一吹,大家都要到晒场上排队点名,有人就问他:“摇摇头,今天早饭吃的嗲?”“大麦粥面烂块”,他敞大嗓门笑嘻嘻的回答。“不是吃的米粉团子啊?”“瞎说八倒”,他依然笑嘻嘻的一副脸容。
      摇摇头”的村子在我们村西面,两村仅相隔三百米不到,靠一条大路连接。他们村上人要到街上去,必定从我们村前经过。那一年夏收后送公粮,公粮要送到五里开外的乡粮管所,“摇摇头”的父亲虽然是瓦匠,但农忙时也必须停下来服从农时。独轮小车上装了三麻袋足有四五百斤重的小麦,小车两边各放一袋,靠身边再横着放一袋。“摇摇头”的父亲在后边推,“摇摇头”手里紧拽着镶在肩膀上一根麻绳在前边拉,经过我们村时,父子俩已是汗流夹背。那时的独轮车都是木轮子,车上份量越重,推起来就越是吃力,又都是土路,但为了多得一点工分,在那个年代,农民除了多吃苦,又有什么其它办法呢?
      由于我俩同岁,所以我对他一直怀有怜悯之心,恐怕除了他父母亲只有我从来没有喊过他摇摇头了。那一年我到了大队工作,有一次到他们村上去,我看见他站在那里笑嘻嘻地望着我,脖子时不时地左转转右转转。我问他“认识我吗”,他露出满口黄牙,说“你叫见红,你做大队书记啦”。我感到十分惊讶,他怎么也知道这个?他没上过一天学,但他却知道村上所有人的名字,不论大人小孩,包括邻村有些人的名字。
      有一年,他们村上有两户人家发生纠纷打了起来,当时我正在家吃早饭,只见“摇摇头”跌跌拐拐地来到我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我说:“快点,他们打架连。”“谁打架啦?”“我家村上”,他又补充说:“队长叫我来喊你格。”说完,又仰起脖子看着我。我立即放下饭碗,赶到他们村,终于妥善把纠纷处理好。期间,“摇摇头”一直跟在我的身边,听我讲,听我说,时不时的脖子左转转,右转转,露出满口黄牙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俨然是我的贴身警卫员。
。。。。。。
      今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自行车经过他们村,听到有人喊“你今天回来啦?”我纳闷。只见“摇摇头”站在路边,仰着头看着我。
      “志平?怎么是你?你还认识我吗?”我问他。“认识哦,你是见红。”依然是笑嘻嘻的,依然是一笑就露出满口黄牙。近四十年不见了,想不到他还记得我。只是,岁月无情,他老了,我也老了。他们的村,还在,我们的村,却早已拆了。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