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往事如烟 >

三改乌龙庵地名

时间:2025-07-26 14:26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
如果,当年没有薛焕炳、张戬炜等专家的支持;如果,没有各方面的重视;如果,没有我不懈的执著,那么,“乌龙庵”地名可能就要永远消失湮没在历史的云烟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乌龙庵地名终于恢复



2017年7月21日,恢复乌龙庵地名会议纪要
 

       乌龙庵老街巷消失于2007年,彼时,因为城市改造,建造京城豪苑小区,该老街巷连同老地名一同灰飞烟灭。
  2014年7月间,我突然看见建好的京城豪苑小区内原乌龙庵街巷旧址,竖起了“双贤里”的路标。我觉得很惊讶,因为此处跟双贤里根本是两条不同方向的老街巷:乌龙庵在南,T字形;乌龙庵的北边尽头才是双贤里。两者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于是,我打电话给市民政局处,向工作人员反映这个情况:
  “请问是区划地名处吗?”
  “是的,有什么事?”
  “我是常州的市民,向你们反映一件事,就是乌龙庵的位置,你们把路标挂错了,把乌龙庵错成了双贤里,希望你们能修改。”
  谁知我的话还没讲完,电话就被挂断了。我很生气,接着又打电话给区划地名处,跟工作人员讲:“我是包立本,你不要挂电话,让你们丁遥处长接电话。”
  丁处长认识我,得知是我打的电话,她客气地解释:“地名的公布是件很慎重的事情,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专家的认证,另一方面也需要请示报告。”
  我跟丁处长讲:“在这件事情上,建议区划地名处要慎重对待,希望你们在地名的命名上要尊重历史。”
  然后,我把相关情况向文史专家薛焕炳、张戬炜讲了,他们也很支持对乌龙庵地名的恢复,提了不少建议和想法。同时,我还起草了一个《关于恢复“乌龙庵”老地名的建议》报告,专程送到了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
  报告详细内容如下:
 
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
  常州京城豪苑小区9—11幢西边(南北向)道路最近竖起了地名牌——“双贤里”。据了解,这是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常州市荷花池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为了传承常州人文历史、弘扬龙城地名文化的一个举措,值得赞赏。然而,“双贤里”在北边,此处原本是“乌龙庵”老巷旧址(“乌龙庵”在南,T字形),因此市民议论纷纷。本来相关部门是想做件有意义的事,但效果却适得其反。有鉴于此,本人特郑重建议恢复“乌龙庵”的原地名,理由如下:
  1.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根据清代《常州府城坊厢字号全图》记载,乌龙庵北到双贤里(今少年宫马路对面),南到武进县衙(原常州市政府围墙),全长235米。也就是现在定名所谓“双贤里”的位置。
  2.乌龙庵名人辈出,出过历史学家孟森、教育家孟宪承、地质学家孟宪民、名医包健翔等名人,还有国家航空航天部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包文进、外交部原副部长武大伟的夫人和女儿等,他们均居住过此巷,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
  3.乌龙庵是龙城常州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相毗邻的化龙巷、龙城里均是龙城常州的脊背,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4.位于乌龙庵南首的大陆饭店是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文保单位,市政府公布的大陆饭店门牌号码是乌龙庵2号。如果此处地名定为“双贤里”,那与市政府公布的门牌不一致,牛头不对马嘴,“大天不对五六”(常州方言)。
  5.乌龙庵古巷历史悠久绵长,地名来历传奇动人,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保留乌龙庵地名就是保留常州一段珍贵历史和记忆。
  为此,本人郑重建议各相关部门能听取民意,恢复“乌龙庵”的原地名。
建议人:包立本
2014年7月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丁处长看到了请示报告,又听我说,文史专家薛焕炳、张戬炜等都支持恢复乌龙庵老地名,于是邀请我开会讨论,最终从善如流,决定尊重历史,恢复乌龙庵老地名,将毗邻双贤里东西向的道路命名为乌龙庵。
  当年9月17日,《常州日报》以《乌龙庵路名终于恢复》﹙通讯员杨维忠﹚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此事圆满告一段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三年后,乌龙庵地名又起风波。
  2017年7月初,“乌龙庵”路标又突然变成了“大成路”路标。众所周知,大成门在文在桥畔的市二中内,大成集团则在大运河畔,此处历史上从没有叫过大成路,怎么突然出现了这么个奇怪地名?真是莫名其妙!
  经询问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荷花池街道办事处、北大街社区、北大街派出所、高扬物业公司等单位,他们都表示不知晓此事,怪哉怪哉!
  我坚持不懈地向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反映此事。当时,处领导已经换成了张金华,他说自己刚上任,还不清楚情况,让我向市政工程管理处了解下。
  可我打通市管处电话后,他们也表示不知道情况,还说地名是由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公布,他们只管制作路标。
  到底该由谁来负责呢?
  于是,我快人快语,跟张处长直截了当地讲:“不管是哪个单位换的路标,但命名单位是你们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吧?老地名承载着民众记忆、承载着文脉延续。老地名的激活与复苏,是保留文化符号、传承文脉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发展永远不可能割裂历史而独存,在某种程度上,一座城市软实力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是一脉相承的。老地名的延续或者恢复,成为向世人展示当地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宝贵载体。哪怕依附在地名上的建筑早就不存在了,但剥离了实物的老地名,仍然具有很强大的精神内涵。因此,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听取民意,再次恢复‘乌龙庵’原地名!”
  张处长听了深明大义,答应协调此事,还开玩笑说:“‘包大人’嘱咐,莫敢不从。”
  2017年7月21日,协调会议在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召开,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市管处、荷花池街道北大街社区、地名专家代表出席会议。
  纪要内容:根据荷花街道居民意见,为尊重历史,保护老地名需要,经区划地名处、市管处、荷花池街道办事处、地名专家代表协商,一致同意将位于京城豪苑附近,东起化龙巷,西至北大街的道路由“大成路”更名为“乌龙庵”。
  各单位代表在会议纪要上签字,我则作为地名专家代表郑重地签上名字。
  乌龙庵地名第二次得到恢复!
  2023年7月14日,乌龙庵地名被常州市民政局、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常州市水利局、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以常民区〔2023〕4号文件公布为常州市地名文化遗产(第二批)。
  现在回想:如果,当年没有薛焕炳、张戬炜等专家的支持;如果,没有各方面的重视;如果,没有我不懈的执著,那么,“乌龙庵”地名可能就要永远消失湮没在历史的云烟中。
  真乃值得庆幸也!
 
     附记:2024年9月14日,我发现乌龙庵地名牌又改成大成路,于是,我向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和荷花池街道反映了情况,希望能改回乌龙庵。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唐益秋向我了解:“那老的乌龙庵和现在的乌龙庵是不是在同一位置,还是老路已经不存在了,新路和老路平行?”我回答:“现在乌龙庵有一段是原乌龙庵旧址(东西向)。所以这条路命名乌龙庵名正言顺。”在唐处长的重视下,10月9日,由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召集的乌龙庵地名协调会议在北大街社区召开,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唐益秋、钟楼区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和区划地名科科长黄彩萍、荷花池街道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祥龙、北大街社区书记张志英、地名专家薛焕炳和我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我和薛焕炳讲述了乌龙庵地名的重要性,希望相关部门能恢复乌龙庵地名。黄科长解释:“我们已经弄清了情况,出现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当时程序没走完,应该要有个批文啥的,可现在什么都没有。”唐处长表示:“乌龙庵地名承载了老常州人的感情,我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民众负责的态度,后续的手续由我们来完善,乌龙庵的地名一定要恢复。”10月16日,乌龙庵地名牌第三次更换恢复。这就是所谓的好事多磨吧? 文/包立本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