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文史研究 >

中国小说发展中的常州人(2)

时间:2011-08-05 10:1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唐代小说作者创作热情高涨,连古文大家韩愈、柳宗元也写小说。高涨的创作热情带来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唐代小说可以跟诗歌媲美,成为唐代文学的两座

        唐代小说作者创作热情高涨,连古文大家韩愈、柳宗元也写小说。高涨的创作热情带来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唐代小说可以跟诗歌媲美,成为唐代文学的两座丰碑。
        小说繁荣的唐代,还没有发现常州的小说家。但有多篇小说以常州人为主人公。名篇《李娃传》写常州刺史荥阳公的儿子进京应试,与长安名妓李娃悲欢离合的故事。梁武帝昭明太子萧统以文化传家,他这一支的子孙在唐代兴旺发达,出了10名宰相。当时一些著名的小说家,以萧氏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或者写与萧氏有关的故事。这样做,应当说是为了提高自己小说的“身价”吧。
        小说发展到宋代,产生了白话小说“话本”。宋代以前,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变到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这是小说发展的一个根本的变化。但是,文言小说仍然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发展着。从此时起,直至明代清代,中国古典小说沿着文言与白话双轨并行发展,它们互相吸收,互相渗透,高潮迭起,名家辈出,小说创作高度繁荣,与诗歌、散文、戏曲相比,小说在文学领域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越来越高。
        宋代文言短篇小说总体成就不高,但数量不少。大体分为传奇、笔记、志怪三大类。金元时的笔记小说数量质量均未超过宋代,但保持了金元以前各类笔记小说的创作没有断线。明代文言小说重新崛起,被称为文言小说的复苏时代。明代作家有意仿效唐人。题材和主题比唐人更有所开拓,有其时代特色,艺术手法、语言文字也有相当水平。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詹的《觅灯因话》。这些作品被称为是从唐人传奇到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桥梁。《聊斋志异》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巨著,它把高度繁荣的清代文言短篇小说推上了小说史的最高峰。然而,文言小说发展到清代,这古老的文体已到了夕阳西下之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小说终于为白话小说所接替。《聊斋志异》成了中国文言小说的绝响。宋、元、明、清常州没有文言小说家。
        白话小说源自宋代的“话本”。“话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带有革命性质的变迁。由文言到白话,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从此,以文言小说为主体的中国小说史转变为以白话小说为主体的历史阶段,小说走向平民化,世俗化,这是宋代小说辉煌的篇章,闪光的一页。
        明代白话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小说创作代表了明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争奇斗妍,万紫千红,众体皆备,成就突出。明代小说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明代白话小说已完全成熟,《三言》、《二拍》代表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由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的巨大成就,对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系列类型。
        以后,乾隆年间出了《儒林外史》,有了讽刺小说类型。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大体上分属这五种类型。
        乾隆年间,除了《儒林外史》,还有《红楼梦》问世。两部巨著把长篇小说创作再次推向高潮。尤其是《红楼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名著。
      《儒林外史》写了常州女子沈琼枝反抗扬州盐商骗婚娶她为妾的故事。《红楼梦》把贾宝玉与他父亲贾政的最后一别安排在常州毗陵驿,这样的巨著与常州人和把主人公的重要事件安排在常州,都说明当时常州的知名度和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红楼梦》以后,直至晚清民初,小说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在一千种以上,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在旧的传统的基础上萌发了新的因素。从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变化发展。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倡导“小说界革命”,成了晚清小说的旗手。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相继问世。这四大谴责小说标志着谴责小说是晚清民初小说的主流。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